这也让村里人真切的意识到,培养女儿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是大有可为的。</p>
只有真的有成功的先例,而且是身边能亲眼看到的成功先例,他们才真的敢去肖想未来。</p>
有没有成功的先例,对很多资源匮乏的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p>
看到有人赚钱了,很多人都会一窝蜂而上。</p>
为什么不去自己琢磨一个?</p>
因为不保险!!</p>
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穷怕了的人,是无法接受这样的风险的。</p>
对风险的强烈害怕,强烈抵触,让他们下意识回避去走全新的道路,而是循规蹈矩,走更多人走过的道路,即使辛苦一点,即使收获少一点,起码稳当、起码安全。</p>
林巧枝,开辟了这条路。</p>
她生生劈开荆棘,为大山里女孩们,开出一条可以看到未来的道路。</p>
她走到前面,沐浴阳光和雨水,从小小枝丫一点点长成参天大树。</p>
***</p>
祭祖完,就是吃饭。</p>
真的杀了一头活猪,只为一餐宴席,即使是在祭祖后,在这个时代也是非常奢侈了。</p>
因为天冷,所以席面是安排在村里建得比较宽敞,且挨得非常近的几户人家,几步路就能串门,高声吆喝一句彼此都能听见。</p>
尽管分开成几波坐,也热闹不已,丝毫不显冷清。</p>
回到村里,桌椅什么的已经摆好了,各家灶上也在忙活了。</p>
林村长等人簇拥着林巧枝坐到主桌,拉她坐下,林巧枝也不弄那些推搡的调调,大大方方地就坐下了,她镇定又平静,气势很强,坐在主桌上,又是唯一一个女孩子,让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被她牵动。</p>
那是主桌啊!</p>
林巧枝坐在那里,神色自若,谁和她去打招呼,她都只是轻轻和人碰一下杯子,那杯子里装的甚至还是水。</p>
敬酒的和坐主桌长辈都表现得很客气,仿佛这十分正常,没有哪里欠妥。</p>
菜码还没上,桌上只有一点下酒的小菜。</p>
村长等人原本是想借着一起吃饭,打听打听林巧枝现在的能耐,比如说报纸照片上曾经出现的给她颁奖的什么市里的干部之类的,还有给那么多人上课说是交流会之类的。</p>
但是现在全都没什么心思了。</p>
打听那些还不是为了家里的小辈?他们都老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孩子还是有希望的。</p>
只是现在,林巧枝提出的东西,就直接绕过了那一大圈,一杆子打到终点了。</p>
尽管有一点点偏差,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但起码也有不是?</p>
于是只简单聊了一下那些,打听两句,就耐不住性子,进入了正题,“巧枝,你是不清楚,咱们那个耕读学校都是几年前的事了。”</p>
当初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都修建了耕读学校。</p>
所谓耕读学校,就是上半天学,然后半天回家耕作劳动。</p>
稍微富裕一点的生产大队,都响应号召修过。</p>
也是培养过不少小学毕业生,只是后来因为七十年代这场时代巨浪打来,就荒废了。</p>
现在风头过去了,也没有人再提复课的事。</p>
生产大队要是有能扛事的干部,不忍心看小孩子当睁眼瞎,还会组织一下。</p>
没有的话,那就只能听天命了。</p>
于是这一代人,很多就这样,断送了往后几十年往上上进的希望。</p>
尤其是能改变命运的,高考。</p>
一个小孩在五六岁到十五六岁这段年龄,如果没有读书,基本是个文盲,那这辈子再继续学习的机会就十分渺茫了。</p>
林巧枝其实预料到了学校的荒废事,不仅如此,梦里很多下乡当知青的漂亮姑娘,都给出了不错的示范,“没了也没关系,刚好可以请知青当老师。这两门课,一门需要来自大城市的女生教,一门最好是理科好、或者数学好的人当老师。”</p>
众人一愣。</p>
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最后的结果上,那些好处上,倒是一时间没有人去考虑是两门什么课?</p>
“什么课,一定要女老师教?还得是大城市来的。”十三叔爷问道。</p>
林巧枝笑了笑:“思想教育课,响应主席号召的解放妇女的思想,比如,妇女能顶半边天。”</p>
就是那个厚厚的一本,她从小记录的、孟主任给她传递的那些思想,如今,她也要传递出去,给更多的人了。</p>
毕竟也是有备而来,她和珍珠两人准备了几个晚上,把不合适农村的删减掉,比如“妇女不是生育机器,妇女不是家务员。”这样的话,如果直接在思想封建的农村传播,可想而知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p>
会迎来多少打骂和争吵。</p>
太激进了,反而会起反效果。</p>
她们筛选这本教材的第一原则是“安全”,最好要和思想手册挂钩,第二原则是“温水煮青蛙”,学习“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让有些东西,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影响学习的人。</p>
可以想到,如果一个女孩,天天读这些,天天背这些,主动去了解这里面报纸上,如《田桂英》《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一个又一个女性的事迹,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