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信拆开,里面有一张信纸,中间夹着两张一百两的银票。程鹤年在信中写道:闻卿病有好转,心中喜不自胜,已将数月俸银尽数取出,折三百两,一百两捐至佛寺还愿,愿卿去病去灾,安乐百岁,余下尽数予卿,望卿衣食富足,一片心意,万勿拂拒。
读完信,孟如韫又长长叹了口气,叹完气却觉心中更沉。
青鸽好奇道:“程公子在信中说什么了,怎么瞧着这么不高兴?”
“深恩如怖,况无以为报……程鹤年啊程鹤年,我该说他什么好。”孟如韫将银票存进床底的铁箱子里,颇有些不安地在小书房里走来走去,“情意无价难偿,可这银票,没有受之无愧的道理。”
青鸽为难道:“可你给程公子钱,他肯定不收,又要退回来,一来二去全费在来回路上了。且无论怎么说,多亏了程公子的钱,你在许太医那里医过几回之后,夜里咳得轻了许多。姑娘,天大地大身体最大,即便是欠人恩情,这病也是要治的。”
青鸽言之有理,可孟如韫心中仍有不甘。她怕今日积恩过深,待程鹤年自钦州归来,要她入程家为妻为妾,她都难以拒绝。
钦州,钦州……孟如韫转了几圈后,在书架前停下,伸手一本一本点过架上的书,抽出了一本两淮风物志。
她隐约记起,前世身死之后在临京游荡时,听南来的商人吆喝过一种钦州产出的材料,似石似玉,磨成粉后可与铁矿石相融,做成的器什虽然比铁器轻、脆,但是节省铁矿,因此价格十分便宜,用来做门窗、农具非常合适。孟如韫记得这种材料被誉称为“石合铁”,她略略将这本记录两淮地区风土人情的书翻了一遍,竟未找到一字关于“石合铁”的记载。【gzh:又得浮生一日凉呀】
看来此种材料尚未被发现。
孟如韫站在书架前沉思了一会儿,转身走到桌边铺纸研磨,开始给程鹤年写回信。
“逸之兄见安……”
她谎称自己从钦州来的流民那里听说了钦州有这样一种材料,便宜轻省,可为民用,名叫“石合铁”,推荐他多加留心。她在信中写道:“兄可以家资购入,置屋舍、作器具,托商队贩入临京,价翻十倍不止。”
她借着前世所知的便宜,给程鹤年推荐了一个必有所获的商机。程鹤年虽是文人,但并不迂腐,只要他肯做这行生意,必能获益颇丰。
孟如韫将笔搁下,待纸上墨干透,折起装进信封里,让青鸽带着这封信去找来送信那人,托他带回钦州给程鹤年。
待信送出后,孟如韫心里轻松了不少。
巧合的是,陆明时这边也将线索指向了钦州“石合铁”。
那夜自六部册库回来后,陆明时连夜将宣成十二年两淮铁矿册与北郡兵器供给册仔细翻看了一遍。
按朝廷法令,两淮地区铁矿专供大周边境军防器械之用,其中钦州铁矿为北郡专用,每年产自钦州铁矿的铁,七成锻成兵器运往北郡,一成算作抽税运往临京,剩下两成归钦州本地财政。送往临京的那一成铁矿不敢欺瞒,但是运往北郡的七成却连年有失,从户部记载的铁矿产量来看,两淮转运使徐断至少每年从中贪墨三万斤纯铁,折合成银钱约有白银二千两。这钱徐断贪得光明正大,一方面是因为背后有太子撑腰,一方面也是不怕人问,可以托词说是锻造兵器过程中的正常损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33看书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