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月明时见卿 > 第23章完结

第23章完结

第9章 朝堂

北戎羌忠义王世子被大周区区一个七品北郡巡检掳至国都临京,这件事让北戎羌很丢脸,让宣成帝龙颜大悦。-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

但是对陆明时的封赏整整拖延了一个月才在早朝上讨论,宣成帝要破格拔擢陆明时为北郡十四郡的安抚使,兼任北郡守备,连升四级,位居五品。就连尚阳郡主家那个曾在临京出了名的纨绔沈元思也跟着升了职,从一个因犯错而被发配北郡充军的丧门犬摇身变成了七品校尉。

在遍地公卿的临京,五品安抚使与七品校尉都不是什么大官,连早朝议事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两人胜在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大周武官又与文官不同,文官升职实行磨勘制,若无过错,通常是四品以下三年升一阶,四品以上五年升一阶,即使有功,越级提拔也不可超过三阶。

可武官不同,大周轻视武人,武官若无功勋便不可提拔,因此当了一辈子边关七品校尉的武官也大有人在,但与此同时,武官若是立下功劳,有多大功便可升多大官,没有文官不可越阶太过一说。

所以对于陆明时此次升官,朝堂上吵得厉害。

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迟令书认为活捉忠义王世子虽是大功,可此功劳毕竟与战功不同,颇有投机取巧之意,若因此便连擢四级,未免封赏太过,一来容易使受赏者滋生骄纵之心,二来也会寒了边关苦守将士们的心,若朝廷封赏只问结果不问辛苦,则人人好大喜功,谁又愿意苦守边关呢?

也有官员站出来反对迟令书,譬如兵部尚书钱兆松,本就是韩士杞的学生,自陆明时活捉了忠义王世子入京后,钱尚书在外宴饮时言及陆明时必称同门后生,又有替太子招揽之意,所以他觉得给陆明时多大的封赏都不为过。

据说钱兆松在朝堂上对迟令书说道:“近些年来,我朝与北戎羌势同水火,边关将士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可迟阁老把持国策,只守不攻,令人心里窝囊得很!如今有后生单刀取忠义王世子,令数万将士心中振奋,恨不能从其麾下,直捣戎羌蛮子老窝,何来寒心一说?好大喜功,总强过一味忍让,投机取巧,也胜过庸碌无为。迟阁老莫不是觉得自己把持国政这么多年都未能让北戎羌后退一寸,如今却让个毛头小子抢了功,心里不痛快?可您是柄国大臣,若是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我等属下大臣还如何敢建功立业,迎头直上?”

这话说得诛心,就差指着迟令书的鼻子说他把持朝政,党同伐异了。迟令书的脸色很不好看,宣成帝不想听他们在朝堂上拌嘴,一拍桌上的镇山河,说道:“东攀西扯,成何体统!好了,此事朕自有决断。”

早朝后不久,越级封赏的旨意就传到了陆明时面前。除了品秩的跃升,宣成帝还另外下恩旨,让此番押解忠义王世子进京的北郡将士留在临京过完年再回北郡赴任,好好享受一番临京繁华安逸的生活。

朝堂上的争论是沈元思一句一句学给陆明时听的,他母亲尚阳郡主在京中颇有人脉,他弟弟沈元挚整日与各大世家公子走马斗鸡、喝酒听曲,纨绔程度比他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好打听各处八卦,家里有这两个包打听的存在,沈元思顺其自然也就成了个碎嘴子,整日在陆明时耳边搬弄是非。

这日沈元思又约了陆明时到茶楼听曲,陆明时本不想赴约,奈何封赏的旨意下来后,他在九条巷租的小院子一时也成了个热灶头。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僚都争相上门道贺,把巷子堵得水泄不通,他自己回家都费劲,临京不许溜瓦而行,他还得绕两条巷子从后墙翻进自己家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33看书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