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茅盾逝世,根据他的遗愿所设立的茅盾文学奖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第一个鼓励长篇小说创作的权威性文学奖项。_第′一·墈\书?旺. ·首+发^
茅盾文学奖西年一届,每年揭晓获奖名单的日期不定,但是大多会在八九月份。
今年是2006年,正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的年份,从送选,到评奖前前后后己经弄了一年多了。
不光读者等着看热闹,那些有希望获奖的作家、小说编辑、出版社更是心急如焚。
作家获奖之后名气剧增,编辑能够受到嘉奖,出版社能够得到荣誉。
奖项这种东西,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人领奖,但是背后是一荣俱荣的团队,尤其是权威性的奖项。
九月份的京城,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多雨,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
终于,在2006年9月6日这天,《人民日报》上毫无征兆的出现了关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的报道。
报道出来的当天,全国文协马上就将评奖结果通报各地的文协组织。
这届共有156部作品参评,有26部作品入围终评,最终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洁的《无字》、
江屿的《人世间》、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和宗璞的《东藏记》获得该奖。_幻¢想!姬` ?已~发*布-醉?鑫?漳¢节-
最终评选出6部获奖作品。
获奖名单一出,中国文坛风雷涌动,喧嚣鼎沸。
江屿其实送选了2部作品,《人世间》和《繁花》。
但如果两部作品同时获奖,那简首是太惊人了,所以江屿对于这一结果并不意外。
但是远在魔都的震旦大学出版社却纷纷捶胸顿足,嘴里嚷嚷着错失了这一次机会,更可气的事华清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人世间》获奖了。
华清校园,文学楼前,更是挂上了横幅,“恭喜我校学生江屿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毕竟学生的身份比老师的身份,更显得传奇一点。
在华清校园内,文学楼前挂起了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恭喜我校学生江屿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学生们来来往往,看到横幅后,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发出阵阵惊叹。
“江老师才多大啊,20多岁吧,就获得茅盾文学奖了,太厉害了!”一名学生满脸羡慕地说道。
“是啊,人比人,气死人!不是我们不够优秀,而是江老师天赋太强了。”另一名学生感慨道。?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说起来,我还上过江老师的课呢,这下也算是沾点喜气了!”
而在办公室里,江屿更是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他,眼神中满是敬佩与羡慕,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江老师,恭喜啊!这可是茅盾文学奖,多少人奋斗一辈子都不敢想,您太了不起了!”
“对啊,江老师,得奖了,必须请大家吃顿饭,好好庆祝庆祝!”
江屿站起身来,抱拳向大家致谢:“谢谢各位抬爱!这周五晚,我在松鹤楼请客,还请各位赏光!”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这份喜悦在办公室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