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川摇头道:“自古变法的有几人成功?多是弊大于利,埋下亡国祸端,如今局势风雨飘摇,能一直维持下去就很难得了,别的,你也不要去想了。”
柳宜年心里并不认可老师的说法,不过他并未说什么,只是安静的帮老师整理余下的折子和千头万绪的账目。
这边成明帝和姜川为着修不修宫殿斗法,另一边迟迟等不到军饷的抗倭军队只能放弃抗倭的大好局势,暂且休战。倭寇头子看出了明军的颓势,屡屡犯边试探虚实,虽说都被镇压了,却也让他们笃定明军的粮草定然不足,于是倭寇头子陈顺集结了大批倭寇饶过守备森严的地方,从山阴登陆,烧杀强掳,无恶不作,百姓死伤无数。
山阴知县急火火的跑进怡王府的时候,看见怡王和王妃正在院子里种花,心里更是急得不行道:“王爷,王妃,不好了,倭寇打到咱们这来了!”
朱翊珩把锄头一扔,起身惊道:“你说什么?”
“王爷,倭寇来了,卑职这就派人护送您和王妃走陆路去舟山,十万火急,不能耽搁了!”
朱翊珩厉声道:“山阴是本王的封地,本王受着山阴百姓的奉养,如今倭寇来了,本王走了算怎么回事?”
知县急道:“哎呦王爷,都这个时候了,您的命比谁都贵,您要是出了事,卑职…卑职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没法跟陛下交差啊!”
“本王哪儿都不去,就留在这,你要是想交差,就想办法筹措军饷,抗击倭寇,山阴无事,本王自然无事。”
知县急得跪下道:“王爷,您就别为难卑职了,您还是赶紧走吧!”
朱翊珩看了他一眼,冷声道:“起来,本王随你去县衙,共同商讨抗倭事宜。军情十万火急,你再多废话一句,本王第一个给皇兄上本参你渎职怯战!”
沈云舒让青云把知县从地上扶起来,说道:“张知县,王爷的脾气你比我清楚,他决定的事谁都改变不了,快些去县衙才是最要紧的。”
张知县只能从地上爬起来,擦了一把汗,乖乖跟着他们回了县衙。
当天夜里,总兵辛景同就带兵到了山阴抵御倭寇,夜里他带人去县衙与知县商讨筹措粮草军需之事,张知县想从百姓手里募集军需,朱翊珩不肯,驳斥道:“万万不可,如今江浙百姓赋税这么重,又接连天灾人祸,倭寇侵扰,还要再从百姓手里募集军需,那他们真就一点活路都没有了!百姓都饿死了,把倭寇打回去又有什么意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33看书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