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大多数都是工作了十多年的老人了,对于她俩放弃工作要去考大学的这种做法,说实话他们是不太能理解的。
你说你们俩如果要是农村的,指望着考大学实现鲤鱼跳龙门,那很正常。
毕竟上了大学后,不仅能够免费上学,毕业了还能由国家分配工作。
可你们已经有了铁饭碗,而且出版社的工作说出去多体面啊!
现在却要花几年的时间去上学,你能保证出来后分配的工作一定比现在好吗?
以他们看未必。
当然这些话他们也只是心里想想,并没有挂在嘴上。
裴晚宁也是从他们那惋惜的眼神中看出了点苗头。
其实他们有这种想法,你说有错吗?好像也没有,毕竟这个年代干部和工人的工资以及社会地位相差并不大。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时代在发展,日月有更迭,更何况还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就像现在的上海,其实没几个人能看的上浦东,可谁能想到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它能一跃成为整个上海的经济文化中心呢。
文总编倒是很欣慰,年轻人嘛,去大学开开眼界总是好的。
不过离职报告暂时没有批,反而给她们每人放了三个月的假。
他的意思很明显,其实就是变相的给她们留了一条后路。
这个情,裴晚宁和秋雅领了。
和同事们告了别后,两人开始了正式复习的日子,而许一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也决定加入高考大军,趁着现在年轻好好的拼一次。
三人各有所长,每天学习起来倒是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进步明显。
顾家学识最高的二哥顾景文,也在得知消息后,特意和大学里告了假,时不时的就会过来辅导她们。
这边裴晚宁预考结束后,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接下来就是填写志愿了。
这点全国统一,现在都是先填志愿后考试。
至于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裴晚宁和江绪早在宣布恢复高考的第二天就商量过了。
大学肯定是要在上海读的,这个不用想,那么除了复旦大学之外,也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裴晚宁学文,打算报外语专业,这个除了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之外还要加试一门外语,不过外语算是她的强项,这点没在怕的。
江绪学理,打算报考复旦的机械工程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在两个月后会师上海,正式结束异地恋的日子,可不出意外的它就是出了意外!
这天家宴,裴晚宁刚说完了自己和江绪的打算,老爷子和顾大伯对视了一眼后,突然问起了江绪的成绩怎么样。
这点裴晚宁其实也不是很清楚,毕竟两人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去考完所有的科目,她只知道江绪的数理化学的都很不错。
老爷子听完,心里放心了些,“数理化不错的话,别的科目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33看书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