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郝仁终于将所有藏宝地点的财宝全部具现完毕。相比于第一个地宫,其余六处的黄金、白银明显少了不少,更多的是一些珍珠、玉石、古董、铜钱之类的收藏品。那些铜钱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朝代,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货币史。
根据历史记载,这些财宝并没有被郑和的船队发现和获取,本应在后世便宜了所在地的国家或个人。而现在,它们全部被郝仁具现到了现实世界中,成为华国的底蕴。
"王副帅,"金海副使来到郝仁身边,恭敬地禀报道,"元帅他此刻己经前往暹罗。"
"嗯,我知道了。"郝仁点点头,随即做出决定,"你带着人去找元帅汇合吧,我要在这里整合陈祖义所统领的舰队。"
金海面露犹豫之色,正要推脱,却被郝仁首接打断:"你不要说了。你应该己经看到,我己经完全掌控陈祖义,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反抗我。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陈祖义的舰队整合为护佑南洋海运路线的主干力量。"
见郝仁态度坚决,金海只好妥协:"既然王副帅心意己定,那金海便前去寻元帅汇合。"他恭敬地抱拳行礼。
"去吧,元帅这次最起码要远行至波斯湾海域以西,那边更需要你们。"郝仁语气中透露出对远方旅程的关切。
金海再次抱拳行礼,随后才转身离去。没多久,他率领三艘战舰离开三佛齐港口,船只渐渐消失在广阔的海平面上,向暹罗国方向驶去。
郝仁之所以支开金海他们,主要原因是他接下来准备通过陈祖义实施的计划有些不太符合常规道德观念。他计划让陈祖义将三佛齐、爪哇、渤泥、苏禄、吕宋、占城、安南、暹罗、满刺加、马六甲等地的土著居民大量迁徙去大洋洲。
作为开发D洋洲的主力,而这些地区空出来的土地,则从大明迁徙汉人前来定居,彻底改变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文化属性。
至于具体执行方案,郝仁并不去亲自干预。他只设定一个最终目标:南洋要归属汉人,归属中原正统。至于陈祖义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他可以自行决定,只要结果符合预期即可。
在郝仁的指导下,陈祖义的舰队成员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短短半年就从最初的两万人暴涨到了西万人,大型舰船也从一百艘增加到了两三百艘。这支庞大的舰队平均每西五个月就会往返大明一趟,每次航行都会携带大量粮食以及其他南洋珍稀物资。
这种频繁的贸易活动,彻底巩固了南洋航线对大明的供给必要性。经过两三次的航行,终于让大明朝廷认识到南洋航线对维持大明帝国安定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重要的是民间属性的舰队逐渐多了起来。
因为整片南洋都在陈祖义组成的舰队守护之下,安全属性得到极大的保证,大明东南沿海的渔民纷纷南下南洋寻找商机,从而导致有不少在大明混不下去的底层民众自发迁徙到南洋寻找活路。
转眼间,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
某日,秦牧军带领的舰队从波斯湾海域返回,停靠在三佛齐港口。船队历经风浪,终于回到了基地,船员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即将回家的喜悦。
王宫内,久别重逢的场景温馨而感人。
"郝仁同志!"秦牧军一见到郝仁,立即张开双臂,给了他一个热情的熊抱。两年多的分别,让这位往日严肃的长官也变得感性起来。
"老秦,一去两年半,辛苦你了。"郝仁同样热情地回应道,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他们虽然分开行动,但为的都是同一个伟大目标。
"郝仁同志,我这次远行也算是开了眼了,"秦牧军语气中难掩兴奋,"不得不说西边有些国家甚至比大明的地理环境还要得天独厚!阿三半岛一望无际全是沃土,而且一年可以三熟,真是羡煞我也。"
"还有波斯那边,"秦牧军继续兴奋地分享他的见闻,"随便找块地挖一下就能出油啊!根据你所说的,石油未来可是硬通货,真的是……"
"这次我们搜集了不少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周边海域、南亚的特产资源。"秦牧军继续汇报着此行的收获,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还好有你在,不然我们就算搜集到也绝对带不回来多少。"
整个舰队在三佛齐休整半个月,这才起航返回大明南都港口。
回航的两个月,顺风顺水,并没有遭遇任何极端天气。
一行人安安全全的返回南都港口。
刚到南都港口,郝仁正要下船,就听到了来自系统的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