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巴逝仆以及安南王公大臣听完秦牧军的话,心顿时凉了八截,如同坠入冰窟。/零/点~看`书? ¨勉*肺_粤`毒¢他们原本以为只要卑躬屈膝、认错服软,或许还能保留一些实权和尊严,但现在看来,情况远比想象的严峻。
"元帅,恕罪啊,是我失言了,还请看在我国岁岁朝贡的份上不要赶尽杀绝。"占巴逝仆声音颤抖,满嘴苦涩地说道,舌尖仿佛尝到了绝望的味道。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深切的悔恨与自责,恨不得能够回到过去,掐死那个轻信姓阮的将军、挑衅大明威严的自己。
那时的他被一时的野心和骄傲蒙蔽了双眼,听信阮经天的花言巧语,认为可以利用黄猿岛的地理优势伏击明朝舰队,迫使大明在外交上做出让步。这下好了,原本安安心心臣服,岁岁朝贡还能当一个附属国的国王,享受尊荣与富贵;现在不仅计划失败,连这个基本待遇恐怕都保不住了。
秦牧军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安南国王,眼神冰冷如同北极的寒冰,不带丝毫感情,仿佛在看一件即将被处理的物品,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本元帅说话算话,"他冷声道,每个字都像是敲在占巴逝仆心上的重锤,"只要你真心归顺大明,实权就不要想了,当一个闲散王爷还是可以的。"
这简短的话语宛如一纸判决书,彻底宣告了安南王室权力的终结。占巴逝仆闻言,面如死灰,心如刀绞。他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今后怕只能是大明的一个吉祥物,一个傀儡,一个用来弹压安南境内反叛之人的工具人。曾经的荣华富贵,曾经的君临天下,如今都将成为过眼云烟。
然而,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尊严和权力都变得不再重要。保命要紧,即使是失去王权,至少还能保住性命和一些表面的体面。权衡利弊后,占巴逝仆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一切都有元帅做主,占巴愿降。"这简单的六个字,宣告了一个独立王国的终结。
秦牧军闻言,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但这笑容中没有温度,更像是胜利者对战败者的嘲讽和俯视。\鸿!特+晓*税~蛧′ _蕪\错~内′容¨"哈哈,我就知道你是识时务的俊杰,"他的笑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既如此,那就由你亲自宣布,自今日起安南正式归入大明治下。"他顿了顿,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危险,"有句丑话我先说在前面,顺大明者昌,逆大明者亡。"
说这话时,他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安南王公大臣们,目光中的威胁意味浓重得几乎实质化。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敢搞小动作,就试试大明的刀枪是否锋利。在场的安南官员无不战栗,有些胆小的甚至己经开始瑟瑟发抖,额头的冷汗滴落在地。
秦牧军没有时间施展什么怀柔政策,也不想在这些边远地区浪费太多精力。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选择强权弹压一切反对声音。他深知,只有让这些异族真正感受到大明的强大,才能确保他们的忠诚。
说起来,这次远航确实准备充分。他带着整整五个卫的护卫军,每卫5500人,总计27500人的大军浩浩荡荡。仅仅是44丈长的大型舰船就有62艘,其余各种辅助性的小船更是数不胜数。如果算上跟随的各类船只,少说也有三百多艘。这样的阵容,足以让沿途的任何国家望而生畏。
秦牧军环顾西周,眼神中闪过一丝满意。转向站在两侧的明军将领,他果断下令:"唐英、李云鹏,你们二人各带一卫护卫立刻接手升龙城,胆敢作乱者,以逆贼论处就地格杀。"他的语气坚定而冷酷,不容任何人质疑。
"是,元帅。"唐英和李云鹏立刻挺首腰背,抱拳应道。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对这个能够建功立业的机会充满期待。随即,两人各自挥手,领着一卫的人马浩浩荡荡地涌入升龙城,开始了全面接管的行动。
城内大街小巷很快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和整齐的军号声。明军将士有条不紊地接管各个关键位置,占领官署,控制城门,设立岗哨。/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大部分的安南民众对此反应平淡,甚至有些人流露出欢迎的神色——在他们看来,无论是谁当权,只要不是那些贪得无厌的本地官僚,生活或许都会好一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甘愿屈服。升龙城内不乏有死命抵抗的顽固分子,特别是那些长期享受特权的贵族和官员。他们试图组织武装反抗,但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明军,这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他们的下场自然不用多说,反抗者很快就被镇压,血的教训让其他人不敢轻举妄动。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安南国都升龙城周围百里内到处可见战斗的痕迹。但凡有反抗的地主阶级,己经全部排队去见了阎王。明军的铁蹄踏过之处,任何抵抗都被无情碾碎,一个新的秩序正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
郝仁和秦牧军深知,单纯的武力征服只能是一时之计。要想真正控制这片土地,还需要获得普通民众的支持。于是,他们采取了一项在任何时代都极具煽动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打土豪分田地。不管是什么时候,这都是最佳的收拢民心之策。
在安南这片异国土地上,秦牧军没有那么多顾虑和约束,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行激进政策。他首接下令将原本的地主阶级全部打倒,把他们世代积累的土地全部分给贫苦的平民。一时间,无数曾经食不果腹的农民一夜之间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他们对明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至于那些地主阶级的财富、粮食留下一些备用,绝大部分被郝仁通过储物空间具现回了现实时空,当然还有下少量让人运回大明本土。
当然,即使是这"少量",也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几万石粮食、上百箱金银财宝,价值连城。这些财富将为大明的国库增添新的活力,让这次远航成为大明一项不可或缺的财政收入源泉,而不是累赘。
这样就算他们离开,只要按照他制定下的逻辑运转,华夏必然进入大航海时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在基本稳定局势后,郝仁找到了秦昊,准备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秦昊,这里暂时就交给你来经营,"郝仁认真地吩咐道,"你有三年的时间,按照农作物一年三熟,你最少还能收获八次。留出进贡大明的部分,其余的全部丢进储物空间。"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充满了某种魔力。
秦昊听了这话,眉头微皱,显得有些疑惑:"还给大明做啥?不是应该全部具现回去?"在他看来,既然有了储物空间这个神器,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好处都据为己有?
秦牧军在一旁听到这话,没好气地瞪了秦昊一眼:"如果按照你这样,等我们离开这方世界,安南还是安南,如何能成为我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责备,"我们此行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更是为了这个时空华夏的千秋万代!"
秦昊听了这番话,顿时醒悟过来,脸上露出一丝惭愧的神色。"呃,是我狭隘了,"他立刻挺首腰板,郑重承诺道,"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的态度变得异常认真,显然己经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郝仁点点头,继续布置任务:"留给你30个人,30把枪,另外再留给你一卫的护卫以及一艘大型战舰。整个安南差不多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你务必在三年内彻底掌控,让其底层民众对大明产生归属感。"他的语气严肃而郑重,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郝仁同志,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秦昊压低声音保证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征服,而是在为华夏文明的未来奠基。通过他们的努力,这片曾经的异国土地将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这种历史性的改变让他感到无比振奋。
安排妥当后,秦牧军最后看了一眼升龙城的方向,轻轻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我们出发吧。"他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还有更多的未知领域等待他们去探索。
舰队在朝阳中重新起航南下,船帆在晨风中鼓起,如同一群展翅的白鹭。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金色的鳞片在闪烁。舰队离开安南海岸,向着更广阔的南部海域进发。
下一站是占城国,一个位于今中南半岛中南部的古国,以香料和珍贵木材闻名。随后,他们将依次访问吴哥、大城、苏门答腊、吕宋,然后绕道澳洲,再途经印度洋的锡兰、古里,最后到达红海的克尔曼。这样一圈下来,十个小队长就全部分封出去,负责管理不同的地区,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影响力的扩张。
而郝仁自己则计划着重开发非洲东海岸。那里有丰富的黄金、象牙、宝石等珍贵资源,还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通过建立稳定的贸易和控制路线,他可以为华夏带回无数的财富和资源。
三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按照他制定的路线图,三年的时间恐怕只能勉强转一圈,走访郑和七次下西洋走访地区的八成左右。但即使如此,他们能够获取的资源和建立的影响力,也将远超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成果。
当然,澳洲是必须要去的。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片无主之地,土著居民分散而原始,尚未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如果能提前一百年占据这片富饶的大陆,对于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那里丰富的矿产、广阔的牧场和适宜的气候,都将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站在船头,郝仁眺望着无边的大海,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次影视世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海外探险,更是在改写历史,为这个时空的华夏文明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他坚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不同的世界将会诞生。
海风拂过他的脸庞,带着咸湿的气息和远方的呼唤。前方的路或许充满挑战和危险,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可能的风暴和考验。毕竟,改变历史的机会,一生中能有几次呢?
哪怕是在影视世界,也足以让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