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长心里也有些打鼓。
剧本他看过,确实格局宏大,立意高远。
但剧本是文字,电影是画面。
苏长顺那小子,还有轧钢厂那个老放映员,真能把文字里的震撼变成银幕上的现实吗?
他端起桌上的搪瓷茶杯,想喝口水压压心里的期待和一丝忐忑。
放映员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灯光熄灭,银幕亮起。
没有片头字幕,没有音乐铺垫,开篇就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特写。
一只布满老茧、油污和烫伤疤痕的大手,沉稳有力地握住沉重的锻锤手柄,青筋虬结。
镜头缓缓拉开,炉火映照着李庆祥那张如同岩石般刚毅专注的脸庞,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脖颈滚落,砸在灼热的铁砧上。
滋啦一声腾起细小的白烟,铛——
沉重的锻锤带着千钧之力轰然砸下,巨大的金属撞击声仿佛穿透银幕,狠狠砸在寂静的放映室里。
后排传来几声轻微的吸气声。
几位领导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前倾。
王局长握着茶杯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了些。
画面切换,是贾东旭咬牙硬撑,汗水淋漓的侧脸特写。他学着师傅的样子,抡起小一号的锤子,动作生涩却异常认真,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后背。
旁边,李庆祥严厉的目光扫过,嘴里似乎在呵斥着什么。
一个老工人趁着休息间隙,小心翼翼地从油腻的工具箱底层摸出一张模糊的照片,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憨厚又自豪的笑容。
放映室里响起几声极低的,带着理解的叹息。
"这现在的小伙子…也不容易。"一位分管工会的副部长轻声感慨。
"是啊,都是为了建设祖国,才背井离乡。"旁边一位司长低声附和。
镜头逐渐拉远,展现出轧钢厂全貌的磅礴力量。
巨大的轧钢机如同钢铁巨兽,吞吐着通红的钢坯,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将其挤压,塑形,最终吐出笔直、闪亮的钢轨,蒸汽弥漫,热浪仿佛透过银幕扑面而来。
"好家伙,拍的这机器,真带劲!"一位分管重工业的领导,忍不住低声赞叹了一句。
紧接着,是低空航拍的轧钢厂全景,高耸的烟囱喷吐着白烟,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工业血脉,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蚂蚁般大小的工人在其间忙碌,钢铁洪流在传送带上奔涌不息,整个画面充满了工业的秩序美和磅礴的力量感。
"嚯!"这次惊叹声更多了。
几位领导眼睛发亮,身体坐得更直,脸上露出赞叹的神情。
画面跟随一辆辆满载钢材的卡车驶出厂门,鸣笛的长龙融入广阔的铁轨网络,奔向远方。
"看,咱们的钢,运出去了。"王局长身边一位负责物资调配的处长,带着明显的自豪感说道。众人纷纷点头,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然而,真正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银幕上的镜头猛地拉升,如同雄鹰展翅,从轧钢厂厂区瞬间拉升至高空,整个首都京城的壮阔景象在脚下铺展开来,宽阔的长安街车流如织,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火车站繁忙有序。
"哦——"放映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所有领导,包括王局长在内,身体都不由自主地前倾,眼睛死死盯着银幕。
镜头没有停留,继续跟着卡车,跟着运钢材的火车转向南方,浩荡的长江,如同巨龙奔腾,武汉长江大桥施工地,巨大的桥墩如同巨人的臂膀,深深扎入浑浊的江心。
蚂蚁般渺小的工人在几十米高的钢铁脚手架上奋力拼搏,打桩机发出沉闷而巨大的轰鸣,仿佛要撕裂江面。
"我的天!"
"长江大桥,真的在修了,还这么如火朝天。"几位领导激动地指认着,宏大场面让他呼吸变得急促。
最后画面快速切换,一组震撼的蒙太奇如同重锤,接连砸在众人心头。
鹰厦铁路工地,建设者在险峻的崇山峻岭间劈山凿石,铺设象征希望的铁轨。
玉门油田,荒凉的戈壁滩上,井架林立,黑色的原油象征着工业的血液。
官厅水库,碧波万顷,巍峨的大坝驯服了奔腾的河水。
鞍钢扩建,高炉林立,喷吐着炽热的火焰,钢花如雨,规模宏大,展现着共和国钢铁心脏的强劲脉动。
"看,铁路!"
"油田!"
"鞍钢!"惊叹声此起彼伏,领导们目不暇接,脸上写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身为建设者的无上自豪。
深沉有力的旁白响起:"轧钢机前的每一次锻打,传送带上的每一块钢材,都承载着建设者的汗水与梦想…轧出钢材筑山河,工人阶级的双手,正在创造崭新的时代。"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