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檀喆离去的背影,想着这个男人真是身姿笔直盘正条顺,渐渐心头又涌起一阵悲哀。
檀喆其实一直是这样,走得头也不回,没有留恋。
曾经她以为,那日中秋前夕,他能那样干脆利落的告别玉媱,兴许是因为他已经对那段感情做了告别。但其实,他对她又何尝不是走得毫无眷恋。
玉澜忍住心口沥沥的疼痛笑了笑,她转过身去告诉自己,她还有那么多事要处理,不能伤心太久了。
檀喆一路走出集仙殿宫门,看到车舆停在门口,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身后永远不会熄灭烛火的集仙殿。
他站了许久,久到那驾马的小宦官疑惑的看他,最后只听到这位如今朝中炙手可热的檀大人长长叹了口气。小宦官心里疑惑,听说这位檀大人平素最喜欢笑了,在前朝面对百官也能舌战群儒面不改色。
这是什么事儿能让他这么愁心啊。
一转眼,成安七年冬。
玉澜在腊月的第一天,宣布重修大殷律法。
这次重修大殷律法是因为玉澜要求大理寺等三司判案必须律法有据,依法论处。这也是表明了玉澜将皇权置于律法之下的决心,是以对这次律法的修正完善十分重视,负责编修律法的翰林学士也是经由玉澜斟酌定夺。
檀喆自然参与确定了负责大殷律法的翰林学士名单。这是玉澜又一次对自己势力的发展和巩固,也是玉澜又一次对朝堂的平衡,名单里出现了玉澜之前打压的曲深卢氏的人,但云阳崔氏树大根深却没有一人进入名单,崔氏心中不满,但此时也不敢说什么。
这是玉澜给崔氏的一次心理压力。
云阳崔氏,堪称如今朝堂中势力最大的世家大族。
如今杨氏和卢氏势力落寞不少,张氏现在也是风声鹤唳,庞氏和赵氏经过玉澜的调动和回纥一战,现在也老实本分了不少。可以说玉澜监国这三年,好几个世家大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挫伤,唯独云阳崔氏,回回轻舟过万重山,沾不上什么坏事儿。
而现在,崔氏有京兆府尹的崔岳,有吏部尚书的崔寻,两个三品大员的加持,让云阳崔氏成了京城最低调的强大势力。
也是这一年冬天,玉澜信守承诺给崔炳指了一门婚事,对方一位地方知府的嫡次女,相貌温厚品性贤良,玉澜给指这门婚事,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安抚。
一转眼,又到了除夕。
这一年明显能看出比之前更加热闹,且这种热闹是百姓发自内心的祥和喜庆,今年一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长公主又下令轻徭薄税没那么大的负担,有了余粮自然也就有了底气。当然,谁让他们有余粮的他们就喜欢谁,玉澜这两年在民间的声望比之前也更好。
明天就是大朝会,照例玉澜也要去,可在早上见了皇帝楚景澈后,玉澜却觉得心里不大痛快。
楚景澈今年十三了,其实还是个少年,但今天她去大业殿,看到楚景澈正在和小宦官一起玩儿骰子,听到玉澜来时收了一脸的笑,冷淡的看着他。
玉澜看清了他那时的眼神。
她和这个弟弟没有什么感情,不过维持着表面的客套,楚景澈虽是皇帝,但手握兵权的却是玉澜,他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玉澜的每道指令都是出自他的圣旨,师出有名,无从挑错,这也是楚景澈让步的结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33看书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