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皇帝回鸾,不久洛阳城发生了两件和百姓没什么关系的事情。
--------------------
第12章
==================
冬至这天,洛阳城发生了两件事。
一个是石讯海称病,终于如愿以偿告老还乡。
另一个是檀喆终于走马上任,他的官职是安西都护府录事。
石讯海的告老还乡各类朝堂一场震动,别说上官宣他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就连在陵园的玉澜都听到了这件事。
两件事都是云舒告诉她的,不过在此之前,玉澜已经通过别的途径知晓了。
这两件事都让玉澜有些惊讶,尤其是石讯海。
虽然如今几位辅国大臣遇事都要和舅舅上官宣商量一下,但石讯海资历老,也是一个定海神针。现在才刚为新皇辅政不足一年就告老还乡,这也有违当年他对先帝的承诺,实际是反常。
当然,更重要的是,石讯海是中书省令,是相权三分之一,关系重大。他在此刻告老还乡,那下一任中书省令是谁?一旦这个人是太后派的,哪怕只有一个,也足够太后瓦解其他三位辅国大臣了。
但随即,她又听闻张太后苦留石讯海,石讯海答应暂且不离开。为了照顾石讯海,张太后特批石讯海上朝时可以坐椅子上朝。
石讯海年迈,有这样的特权也可以理解,只是玉澜总觉得这事情莫名其妙。石讯海告老还乡和答应继续留朝这两件事间隔太短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个沉浮官场许多年的老臣做决定改主意未免太快了,也不符合石讯海一贯沉稳的性格。
玉澜想了许久,能想到的只有这样一来很可能石讯海治下的中书省会发生变动。这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玉澜相信,舅舅上官宣肯定也能预测到这点,到时候他采取什么举措,她就只能拭目以待了。想到这玉澜未免有些失落,虽然她对朝局十分关心,但终究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即没有参与的资格也没有话语权。
想想又觉得自己这一切有些兴致索然,如此关心这些局势,又有什么用呢。
玉澜对朝堂的关心,也不是全然的天生本能。她自幼喜欢做沙盘推演,那时候父皇经常和她一起做沙盘推演,时间长了,就从如何布局发展到将领的任命,时间久了又从边境推演到中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33看书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