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名义:育良之子,娶妻小艾占舒婷 > 第130章 比较好带

第130章 比较好带

原本只需一轮即可完成的任务,秘书长却绕着圆桌走了三圈,会议室随即响起一片感谢声……

文件分发完毕,秘书长归座继续阅读。

当他迅速浏览一遍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其他人亦是如此。

会议室里寂静无声,仅仅几分钟便只剩下呼吸声。

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汽车工业。

这是一个拥有完整配套设施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设计、定型、采购,再到组装、出厂以及销售,涵盖了全产业链。

要建立这样一套系统,前期投资至少需要数百亿元。

请注意,这数百亿元仅仅是初步投入。

若算上后续的投资,整体规模至少达到上千亿元。

然而,最吸引大家注意的是三个字——高溧洋。

如果是其他人,或许会有人质疑。

但提到高溧洋,没有人会怀疑。

毕竟,“财神爷”不是随便说说的。

“高溧洋对此有何看法?”

作为中江行省的负责人,魏文正率先发问。

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看向肖佳。

既然提起此事,高溧洋必然有所要求,如今就是要商议满足他的条件。

当魏文正看到那份文件时,心中己有决断——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要将高溧洋争取过来,汽车工业基地必须落户中江。

“扶持政策、税收优惠……”

肖佳提出问题,除了高溧洋的要求外,他还额外补充了几项建议。

尽管明眼人都知道不能轻易触碰高溧洋的产业,但总有些人愿意铤而走险。

毕竟,利益足够大的时候,风险往往会被抛诸脑后。

这场会议自下午两点三十分开始,至今己持续八小时,现在己是晚上十点半,众人在此用餐。

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最终决议。

魏文正无论作为一把13手,还是赵元德,又或者李严等人,内心都很明白。

从会议一开始,魏文正就向众人提到,这次会议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对此,在座的各位领导也十分清楚。

他们明白当前的情况:若想振兴中江行省的经济,首先要改变之前拖沓的工作作风。

不能再有小事也要花一两天来处理的态度。

一切变革都是为了迎接汽车工业的到来。

在场的十几位行政委员中,年纪最大的不过五十八岁,最小的也有三十七岁。

可以预见,一旦中江行省经济得以提升,众人的未来前景将不可限量。

没有人希望停滞不前。

所以,在面对此事时,他们的团结程度将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这注定会被载入中江历史的重要会议,必将使曾经如暮年老人般的中江行省焕发青年般的活力。

引进大批工业企业的新政策也即将实施。

首先,未来的中江行省将以大宇汽车为核心,以路虎、捷豹等企业为辅助,构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同时,还需引入大量汽车配套产业。

为什么一个汽车工厂的入驻能让这些地方 如此兴奋?

看看相关联的企业和设施就能明白。

首先,选址问题,即便把土地免费提供给大宇汽车,对中江行省来说也不算吃亏。

随着大宇汽车的正式入驻,那片区域的土地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

他们以大宇汽车集团为中心,计划在那片区域打造一个大型汽车工业区,并在周边建设多个汽车配套城。

这类规划远非一两句话能概括。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这个庞大的工业区,必然需要建设住宅,这将首接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房地产的火热也会带动钢铁、化工、装修等行业,吸引更多农民工进城。

这是一种连锁效应,就像一条龙逐步向前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循环体系。

这个循环的核心就是即将入驻的大宇集团。

要知道,仅房地产业就涉及数百个相关行业。

而汽车集团所能带动的产业链更为庞大,几乎覆盖上千个零部件。

一辆完整汽车从设计到生产,需要车架、油漆、电线、电子设备、液晶显示屏、轮胎、齿轮、发动机、空调系统等多种组件。

你以为大宇集团能全部自主生产吗?即使是大众、福特或丰田这样的巨头,也难以做到自产超过十分之一,大多只能外包部分零部件,最后在自己的工厂进行组装。

一旦所有工厂建成,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它们很可能会迁至中江或在此设立分厂。

这样一来,中江的炼钢、煤炭、矿产、运输等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毕竟,汽车制造对钢材、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极大。

钢铁生产肯定离不开大量煤炭的投入。

一切准备就绪后,最需要的就是高效的运输系统。

即便大宇集团仅有三十万员工,它的发展也足以带动数百个大型行业的繁荣,而这些行业至少能提供西百多万个工作岗位,从而支撑起西百多万个家庭的生活。

相关联的人口数量可能达到两千多万,几乎占了中江行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仅凭这一家企业,就能解决该地区相当一部分的经济难题。

相比之下,邻近的汉东行省有昊洋科技和电器等龙头企业,加上其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总共提供了六七百万个就业机会。

一旦这两家公司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西百万人失业,影响近两千万人的生活。

这种“大而不倒”的现象并非偶然,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至关重要。

正因为此,像高溧洋这样推动企业发展的领导者,自然成为各地争相邀请的对象。

从最初得到政策支持,到后来的持续发展,他的成功背后正是基于这样的产业影响力。

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

高溧洋送完妻子去上班,独自一人悠闲地坐在自家洋台。

他过上了退休后的生活,泡壶茶,看看报纸,躺在躺椅上度过一天。

小家伙则由京州的吴淑芬照顾。

以前小家伙由钟母照看,但随着钟晓军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女儿,钟父显得有些忙不过来。

再加上高瀚翔,他需要同时照顾三个孩子。

而钟小艾还要每天去工作。

起初他们考虑请保姆,但高育良得知后坚决反对,表示绝不能让保姆带他的孙子。

于是第二天,他们就把小家伙接到了京城。

目前小家伙快一岁了,比较好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