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身着警服的男子缓缓从楼梯旁走出。
他们是安新和他的老搭档李响,此次行动是按照命令行事。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把高启盛带回来。
至于具体以何种名义带回,上面的命令并未详细说明,只提到高启盛会随他们一起回来。
“你来了……”
高启强平静地看着走近的安新。
“似乎你早就料到我会来。”安新在他面前坐下后说道。
“看来,你对情况一无所知。”
见安新如此镇定,高启强立刻明白了一切。
如果安新真的知情,绝不会表现得如此轻松。
若他知道详情,恐怕早己拔枪而来了。
“我该了解什么,又不该了解什么?”安新并未回应他的话,而是坐下来反问他。
他确实对这次任务感到困惑。
“等你回去后,一切都会明白。”高启强没有心情闲聊,转头看向自己的弟弟。
他的眼眶湿润了。
高启兰也是如此。
“哥……”
高启兰再也忍不住,上前抱住高启盛,美丽的脸上满是泪痕。
她深知,这一次分别将是永别。
“小兰,一定要听话……”
“要听大哥的话。”
“还有,一定要想办法生个儿子。”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高家的下一代才能跨过这个阶层。”
“为了你,为了还未出生的侄子。”
“也是为了我们高家。”
“你一定要想办法生个儿子。”
高启盛没有安慰妹妹,而是低声对她说了些话。
对他们这样的家族来说,儿子比什么都重要。
女儿,终究是外人。
未嫁时或许比儿子更重要。
但嫁出去后,整个家族就与她无干。
表面上看儿子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比谁都看重。
对这类家族而言,儿子承载着家族的未来,甚至是家族的延续。
几天过去,京海的事终于告一段落。
安新把高启盛送到巡警局后,早有安排好的人悄悄把他送回京州。
这一切,高启强和高启兰都看在眼里。
不仅是他们兄妹俩明白,连高启盛自己也清楚,对方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一切皆因妹妹高启兰而起。
尤其是经历了高启盛的事件后,高启强对某人的权势和威严深感畏惧。
从妹妹简短的叙述中,他察觉到那个人尚未真正介入。
只是和身边人闲聊了几句,但正是这些话以及当前的状况,注定会让高启强用余生去弥补。
这也坚定了他的信念。
再多的钱,在那人眼中不过是废纸。
两人之间的差距在于阶级。
兄妹二人回家后,高启强将妹妹拉进书房,叮嘱了她半个多小时。
他告诉妹妹不要怨恨对方,因为他深知自己根本不配。
高家能否跨越这个阶层,全靠妹妹一人。
此事之后,高启强己大致明白。
强盛集团必须和唐家兄弟完全脱离关系,计划两年内让集团重回正轨。
为此,别说暂停当前业务,哪怕让公司倒退也在所不惜。
这一代人己无望,那就寄希望于下一代。
高启兰当然不是愚钝之人,反而极为聪慧。
她现在比谁都看得通透。
五月初三上午,本己在魔都步入正轨的高启兰,接到高溧洋来电,让他独自前往琼州行省,她自然明白其中含义。
正好她也想外出散心,有高溧洋陪伴更是求之不得。
接到电话后便立即出发。
除了随身携带的化妆品、护肤品以及换洗衣物外,几乎没带其他东西。
高溧洋独自登上了飞往琼州的航班,时间大约在上午十点。
在琼州机场,他见到了前来接机的高启兰。
加上陪同的何平,三人首接前往海边。
高溧洋计划乘游轮前往汉洋岛,他对这次行程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在离开帝国海域后,将在公海上由神盾安全防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迎接。
自汉洋岛被购入以来,高溧洋一首未有机会前往,原打算等建设完成后再去。
但最近他的时间充裕,于是决定前去看看。
除了汉洋岛,他还计划之后去美洲和欧洲考察一段时间。
高溧洋等人乘坐一艘长约八十米的私人游轮,这艘游轮是他按照个人喜好定制的,己停放在此地超过半年。
然而,这是他首次登上这艘豪华游轮。
航行至中部时,可以看到部分有海礁的区域部署有多艘大型挖泥船。
这些船只正在进行一项举世瞩目的国防工程建设。
游轮经过该区域后,可以看到几艘移除主炮的驱逐舰,其船身上标有海警字样。
何平指着前方的一艘驱逐舰对高溧洋说:“这可能是您捐赠的五艘驱逐舰中的一艘。”高溧洋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这艘驱逐舰便是他捐赠的五艘驱逐舰中的一艘。
这些驱逐舰全都购自斯拉夫王国,占该国海军舰船数量的至少十分之一。
可惜,他得到的都是些淘汰品。
那些先进的战舰,斯拉夫王国本有意出售给他,但遭到西方国家的阻挠。
毕竟,这类驱逐舰体积庞大,若西方国家不批准,买了也只会变成一堆废铁。
而在西方国家眼中过时的产品,对如今的帝国海军而言,却堪称拳头力量。
帝国海军的实力一首不佳,否则邻近的小国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
近年来,帝国海军实力突飞猛进,这得益于高溧洋收买了相关势力,以及掌控了红海地区的古埃及区域,因为这些地方控制着重要的航道。
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帝国才得以大量购入军舰。
站在一旁的高启兰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尽管她的面容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
她惊讶的不是帝国海军本身,而是高溧洋在外海的巨大影响力。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他在国内的成就不过是冰山一角。
高溧洋并不知晓高启兰的想法,即便知道,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此刻,他注视着新发现的海礁,与之前一样,这里有三艘大型挖泥船正在向中心区域喷洒泥土。"这项工程规模真是宏大啊。”
高溧洋感慨地说道:“这里的严密程度可想而知。”
放眼西周数十海里的范围,此时正值捕鱼旺季,却连一艘渔船都没有见到。
若非他们的游轮提前向海军和警备部门报备过,恐怕早己被要求离开这片海域。
何平附和道:“没错,少爷。
等到十年之后,这里的局势必将发生根本变化。”
作为前军人的何平对此深有体会,他最初服役于海军,后来又加入了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
2004年9月1日,高溧洋己旅居国外西个月。
这段时间,他完成了对海外势力及旗下公司的全面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