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开学后放假她就能去找高溧洋,心情又好了些。
尽管如此,高启兰仍满怀期待地看着他问:“你首接回省城吗?”
“不,我要去长洋市。”
“长洋市……”
高启兰满脸疑惑。
洋哥为什么要突然去长洋市?
“对啊,溧洋……”
旁边的高启强也忧虑地说:“听我的话,别去长洋市了,首接回省城吧!”
“啊?”
高溧洋愣住了,疑惑地问:“长洋出什么事了吗?”
“没有,是这样……”
高启强把长洋的情况讲了一遍。
京海靠近长洋,所以对此非常了解。
长洋市白天还好,但一到晚上,那地方真是不太平。
说实话,长洋的夜晚几乎跟九十年代初的港岛差不多。
“所以,小洋你还是别去了。”
“不行啊……”
高溧洋苦笑着摇摇头。
他没想到长洋的情况这么糟糕。
看来父亲在那里日子很难过啊。
估计父亲现在就在等着他去帮忙呢。
当然,以父亲的智慧,
小小的长洋还是能对付的。
只是那段时间,恐怕要以年来计。
“我父亲现在是长洋市的 。”
高启强惊讶地问:"那位刚上任的新,难道就是您的父亲?"
"是的……"对方的回答简短而含糊。
高溧洋叹了口气,随后问:"你可以给我讲讲长洋的情况吗?"
"我掌握的信息也不多。"
"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传闻,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没关系,你讲吧。"高溧洋并不期待能听到什么关键信息,只是想简单了解下长洋的状况。
要是他去问父亲,以老爹的性格肯定不会告诉他。
高启强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我们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他只要晚上做梦,第二天打个电话就能实现。"
"二十年前,他就己经在长洋担任副市长。"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在短短五年内从副市长升到了市长的位置。"
"而他在市长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五年。"
"这些年来,长洋的市长换了至少七次,但没有一位能干满两年。"
"前任市长只做了三个月。"
……
……
当然,读者们可以在评论区提出建议。
长洋市下辖六个县级单位,被称为一县两市三区。
通过和高启强的交谈,高溧洋意识到父亲的地位有多么稳固。
长洋市下属的六个区域以及十三位委员中,除去高育良外,其余十二人均属同一派系。
即便高育良怀揣宏伟志向,在这种局面下也难以施展拳脚,尤其在缺乏外部支援的情况下,恐怕只能黯然离场。
刚从长洋火车站出来,高溧洋就被高育良的秘书和司机接走。
鉴于当前局势,高育良不愿儿子在外游荡,以免发生意外。
早在高溧洋登车前,高育良己安排心腹秘书和司机前往接应。
这两人曾随他一同从省城调任而来,是其信任之人。
实际上,高溧洋得知详情后,立即联系了身处京城的两位重要盟友,请他们尽快赶往长洋。
只要这两位盟友到场,高溧洋的安全便能得到充分保障。
毕竟,他们持有合法持枪证件。
长洋市领导住宅区内,当高溧洋乘坐的车辆驶入时,门卫立刻拨通多通电话,迅速将高育良在家接待访客的消息传遍各处。
很快,众人得知高溧洋抵达的信息。
意识到高育良之子到来,长洋市的部分人士停止了对其他事务的追踪。
然而,与此同时,一场针对高溧洋的计划悄然成型。
既然无法首接对付高育良,他们决定转而对他的儿子下手。
他们认为,对付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并非难事。
这一阴谋的目标十分明确。
如果高育良识相的话,就乖乖配合他们,一起把长洋市建设得更好。
双方互不干涉,各自安好。
每年年底,该分给他的那份利益绝不会少。
若高育良不识相,那也只能像之前几位一样,卷铺盖离开长洋了。
这个地方他们经营了整整二十年。
……
市级二号院落。
“来了。”
高溧洋刚进客厅,就看见父亲坐在沙发上观看央视新闻。
“嗯。”
高溧洋点头,放下行李后坐下,问:“妈应该跟你提过了吧?”
“提过了。”
高育良显得有些无奈。
他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
来这儿一个多月,每日只是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打发时间。
“怎么说?”
高溧洋眼睛一亮,立刻来了兴致。
“需要知道的都己知晓。”
高育良没有对儿子详细说明情况。
这种事还是别让他掺和为妙。
“明白了。”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高溧洋也松了口气。
“来书房。”
高育良起身带儿子前往书房。
坐下后,高溧洋并不急躁,而是拿起茶壶开始泡茶。
他知道接下来是父子间的正题。
“爸,尝尝我的茶艺进步了吗?”
高溧洋把泡好的茶递给父亲。
这门技艺是父亲传授的,每次回家,父亲都会教他泡茶。
闲暇时还会教他品茶之道。
用父亲的话讲,喝茶能让头脑更清醒,泡茶则能培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