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肖家无奈,只得向子女们求助。
托人带信到大女儿处,谁料那大女儿仿若未闻,佯装不知,硬是没个回应。
大儿子倒是个心软的,送了些粮食来,可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再说这小女儿肖艾叶,性格直爽火辣,行事果敢,在婆家也是说一不二的主儿。
她听闻娘家带口信来,略一思忖:“他们不喜欢我,却三番五次带口信来,想必是需要我们出钱出力了。”
“爹娘虽不喜欢你,我们也不能不管,还是去看看吧。”男人说。
她的男人方大维,为人憨厚,平时有事都是商议着来,从来不是那计较这人。
夫妻两人时常想着对娘家帮扶一二,前两次因家中有事耽搁,只遣了两个年幼的孩子送些吃食回去,皆是些能饱腹之物。
第二次,她还特意添了两只下蛋母鸡,虽说冬日母鸡产蛋少,可养到过年宰杀,也能给爹娘添些荤腥。
如今农忙结束,家里也没有什么大事,肖艾叶和婆母说了声,便准备回家看看。
腊月的寒天,冷风如刀,割得人脸生疼。
肖家小妹肖艾叶天还未亮便起了身,在昏暗的烛火下,夫妻一道,将回娘家要带的物什细细拾掇妥当。
“孩子他爹,这些鸡蛋可得包严实些,别磕坏了。” 肖艾叶边说边把几十个圆滚滚的鸡蛋,放进竹筐,底下放着厚厚的干草,防止颠簸。
方大维憨笑着点头,“放心吧,媳妇,我有数。”
他手脚麻利地将一大块猪肉搁进筐里,又瞅了瞅一旁用盐腌好、晒得干香的咸鱼,“这鱼下饭,我们带过去,爹娘肯定爱吃。”
肖艾叶手上动作未停,把两包镇上买回来的糖,轻轻搁在筐边,嘴角噙着笑,“还有这糖,给家里老人、孩子甜甜嘴。“
夫妻二人收拾完,一人背上一个竹筐,背上准备出发。
方大维瞧了瞧,觉着媳妇背着累,忙不迭把扁担拿过来,“我挑着就行,你空手跟着,走这几里地呢,别累着。”
肖艾叶心里暖乎乎的,嘴上却嗔怪道:“就你会心疼人。”
说罢,二人迎着夜色,伴着星光,有说有笑地朝着娘家走去。
夫妻二人摸黑赶路,这一路,虽说寒风凛冽,可二人心里热乎,脚下步子也轻快。
待走到村子,天刚擦亮,村子里一片寂静。
寒冬腊月,农活稀少,福坑村静悄悄的,平时都鲜有人在村里晃悠,更何况这一大清早的。
肖家在村子最里头,肖艾叶熟门熟路,穿过大半个村子,到了张多钱家拐角处。
前面就是自己家了,房子还是三哥挣了银子盖的,在村里面也是算得上的好住处。
拐个弯就是自己娘家大门口,肖艾叶抬眼,望见自家院子门口那棵老树下,影影绰绰好似站着两个人。
“咦?” 肖艾叶揉了揉眼睛,心下疑惑,大清早的,谁在那儿呢?
待走近几步,她猛地瞪大了眼,顿觉气血上涌,她扔了手里的帕子,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
随即,一声凄厉的喊叫又响彻在福坑村的上空:“爹!娘!哪个缺大德的玩意儿啊!这是干什么呢?爹啊,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