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市委大院。′d-u¨s_h,u′8/8..\c?o′m_
李达康的办公室里,空气凝重得像一块铁板。
他手里那份来自中央的指令,此刻正被他重重地拍在桌上。
稍晚些时候,李达康接到了陈昊的电话。
“达康书记,中央的指令,我己经看过了。”陈昊的声音隔着听筒传来。
李达康叹了口气:“陈总,这下可麻烦了。项目被按下了暂停键,那些配套产业园,国际交流大会,都是未来之城的命脉啊。”
“暂停,不等于停止。”陈昊说,“达康书记,您是搞经济建设的一把好手,应该比我更清楚,有些事情,明面上不好做,暗地里却可以做得更快。”
李达康愣了一下,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您的意思是……”
“对外,我们要积极配合,摆出‘理解中央精神,稳妥推进’的姿态。”
陈昊的声音变得更轻,却字字清晰,“但同时,要秘密加速一些不易察觉的配套项目。”
“哪些项目?”李达康追问。
“比如,内部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核心实验室的建设,以及一些小型、非公开的供应链优化项目。”陈昊列举道,“这些项目,不涉及大规模的土地审批,也不需要对外高调宣传,更不会引起京城那些人的注意。”
“利用这段‘暂缓’的时间,把地基打得更牢,把内部的漏洞补上。?白`马.书.院^ `已\发!布`嶵_欣`蟑-劫!”陈昊说,“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己经把这些‘烂泥’清理干净,并且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李达康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陈昊的这个思路,确实高明。
那些旧势力以为他们釜底抽薪,却没想到,这恰恰给了陈昊一个“清理门户”的机会。
“好!”李达康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安排!”
他挂断电话,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他是一个实干家,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无休止的政治内耗。
现在,陈昊给他指明了一条路,一条既能“稳妥推进”,又能暗地里加速的路。
他立刻召集了几个心腹,开始秘密部署。
然而,在京州隐秘而高效的建设,正在悄然加速的时候。
远在京城,某座戒备森严的干部病房里。
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刺鼻味道,几名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神色凝重地来回踱步。
他们都是这位老人的学生、部下,如今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位高权重。
病房内,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正躺在病床上,面色蜡黄,呼吸微弱。
他就是沙瑞金在京城最重要的靠山。
这位老人曾是开国元勋之一,在党内德高望重,影响力巨大。
沙瑞金能够在汉东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很大程度上都依仗着这位老人的庇护。/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老首长的情况怎么样?"一名中年男子低声询问值班护士。
"不太乐观。"护士摇头。
话音刚落,走廊里的气氛更加沉重。
这些人都明白,意味着什么。
与此同时。
赵立春正坐在红木椅上,手里端着一杯茶,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