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二闻言一愣,没听错吧:“每天都去?”
“嗯,每天都去。”李老头点头。
又接着道:“不管啥粮都行,最好是粗粮。”
细粮价高,还是粗粮划得来。
“好,我知道了。”李老二也不多问,既然爹让他买,那他就买。
爷俩开始了攒粮的路程。
就这样攒了五袋粮食。
李老二还想去买的时候粮库关门了。
被告知买粮需要粮票,暂时不开粮库门了。
李老二是最先知道的。
听到这消息,连忙回家。
“啥?粮票?”李老头疑惑道。
那是啥东西?啥时候出来的东西,他们怎么都不知道。
“你去再打听一下,除了粮需要粮票其他的呢?”李老头蹙眉,他觉得这天要变了。
以后可能真的会越来越难了。
粮库的事儿,只是开始。
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各个乡村被告知,买东西都要票。
村里人没见过,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样式的。
他们手里也没那东西。
有些想买东西的根本买不了。
就连供销社也有些难做,老百姓只有钱没票,他们有货卖不出去。
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买,慢慢的清库存。
新进来的库存有钱票规划。
上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预估计划的票。
有些人还是没多少票,只能用高价去换。
李家一家都愁眉不展的。
村里也给大伙儿规划了,一家的票不多,给的根本不够一个月的粮票。
李老二对他爹佩服的五体投地。
“爹,你是不是早就. . . ”
“是啥,还不是看到粮食不够吃才买的。”李老头没好气道。
他哪知道这些,还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行了,买的那些粮不能动,你放好别给潮着发芽了。”李老头嘱咐道。
“我铺了基层土块,也放了稻草,几个月还是可以的。”李老二轻声道。
家里的孩子正式能吃的时候,他也买了粮,总共加起来两袋多一点,放在孩子们睡觉的地方了。
那房子他上锁了,钥匙给老大一把,自己拿着一把。
这段时间,张梅一首在娘家,也方便他行事。
至于张梅去哪里,他不管也不想管。
路上扬了信的张梅,买了几颗糖回了娘家。
“闺女,你还不回家去?这都多少天了。”张大娘眼珠子转来转去道。
实在是家里媳妇己经发话了,要是小姑子再不回去,她就带孙子回娘家不来了。
她的孙子可不能不要,只能让女儿赶紧回去。
“我不回去。”张梅自己有些心虚道。
她才撕了人家的东西,心里有些虚,还不敢回家,先等等吧,反正今天是不会回去的。
“那 . . . ”张大娘犹豫了起来。
女儿这次给自己给了五块钱,她还真的不好首接赶走。
可想到儿媳妇和孙子,给自己养老的是儿子。
“那个,你这么多天不回家,你男人要是找理由不要了你咋整?”张大娘小声道。
“你想想,那个家里还有你的一半呢,你不吃全让他们吃了多亏啊。”
张梅觉得她娘说的很对,自己不回家吃,自己的那一份可不就被李家人给吃了。
想这些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那是自己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