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造船业蓬勃发展,海上影响力日益扩大之时,倭国听闻大唐的繁荣昌盛与强大国力,决定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以期与大唐建立良好关系,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与技术。~e/z\k!a/n.s`.!c?o?m+
倭国使者一行浩浩荡荡抵达长安,他们带来了倭国的特产,如精美的瓷器、独特的织物以及各种珍稀的海产品。李承乾在宫中设宴款待倭国使者,以示大唐的大国风范。宴会上,倭国使者恭敬地呈上贡品,并表达了对大唐皇帝的敬仰之情。
倭国使者首领小野一郎鞠躬行礼后说道:“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倭国久闻大唐威名,此次特来朝贡,希望能与大唐结为友好之邦,学习大唐的先进技艺与文化,促进两国交流。”李承乾微笑着点头:“贵国远来朝贡,朕深感欣慰。大唐向来以礼待人,若两国能友好往来,相互学习,实乃幸事。”
然而,在宴会后的交流过程中,矛盾却悄然滋生。倭国使者提出希望大唐能派遣大量工匠和学者前往倭国,传授造船、农耕、纺织等技术,并且要求大唐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给予倭国商人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些要求引起了大唐大臣们的不满。
户部尚书站出来,严肃地说道:“贵国所提要求,实难应允。大唐虽愿与各国友好交流,但也需考虑自身利益。大量工匠和学者前往倭国,势必影响我大唐自身发展。且贸易之事,需遵循公平原则,不能随意给予特殊优惠。”
小野一郎听后,面露不悦之色:“大唐乃天朝上国,如此吝啬,怎能彰显大国风范?我倭国诚心来朝,提出这些要求也是为了增进两国友好,促进共同发展。”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愈发激烈。李承乾见状,眉头微皱,说道:“两国交流合作,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贵国所提要求,朕需慎重考虑。但无论如何,都应以不损害大唐利益为前提。”
小野一郎却误解了李承乾的意思,以为大唐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竟口出狂言:“哼,都说大唐强大,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连这点要求都无法满足,何谈天朝上国?”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怒。
程咬金气得站起身来,大声呵斥:“你这倭国使者,如此无礼!我大唐宽容待你,你竟敢出言不逊。?s+h_u.x.i?a\n!g_t.x′t¢.-c?o_m~信不信我现在就将你斩了!”小野一郎却毫无惧色,依然梗着脖子。
李承乾心中大怒,他强压怒火,冷冷地说道:“倭国使者,你既无诚意,又如此狂妄。看来倭国并非真心与大唐交好。你等先回去,待朕好好考虑此事。”说罢,拂袖而去。
回到寝宫,李承乾越想越气。倭国使者的无礼行径,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冒犯,更是对大唐威严的挑衅。他深知,若不加以惩戒,日后其他国家恐怕也会效仿,大唐的威望将受到严重损害。
经过深思熟虑,李承乾决定出海征战倭国,给倭国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大唐的威严不可侵犯。他立刻召集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以及朝中负责军事战略的大臣,商讨出征事宜。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倭国使者此次来朝,不仅提出无理要求,还出言侮辱我大唐。朕决定出兵倭国,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厉害。大家说说,此次出征该如何部署?”
程咬金摩拳擦掌,率先说道:“陛下,末将愿率大军,首捣倭国都城。他们竟敢如此狂妄,末将定要打得他们落花流水,让他们向我大唐跪地求饶!”
尉迟恭则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倭国地处海外,我们对其地形、气候等情况了解有限。且跨海作战,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末将以为,我们需先派遣探子,摸清倭国的军事部署、港口防御等情况,再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同时,要确保海上运输线的畅通,保证粮草和军需物资的供应。”
李承乾点头道:“尉迟将军所言极是。跨海作战,不能鲁莽行事。朕命你即刻挑选一批精明能干的探子,秘密前往倭国,务必查清他们的情况。程将军,你负责整顿水师,加强训练,提升水师的作战能力。另外,朕会安排户部筹备粮草和军需物资,确保后勤无忧。”
随后,李承乾又对负责造船的官员说道:“此次出征,船只至关重要。你要确保出征的船只性能优良,能适应海上作战和长途航行。若有需要,可对现有船只进行改进和加固。”官员领命而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唐国内为出征倭国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尉迟恭挑选的探子乔装打扮,分批前往倭国。′w·a_n\z~h?e*n.g-s¨h`u?.′n/e¨t.他们深入倭国的各个角落,搜集关于倭国军队数量、装备、营地分布以及港口防御等重要情报。程咬金则在水师营地,亲自督促士兵训练。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包括海上作战技巧、船只操控、弓弩射击等方面的训练。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日夜苦练,士气高昂。
与此同时,负责造船的官员也不敢懈怠。他们对现有的战船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针对跨海作战的需求,对船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增加了船只的储物空间,以携带更多的粮草和物资;加固了船身,提高船只在风浪中的稳定性;还在船上配备了更强的武器装备,如弩炮、投石机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探子们陆续传回情报。尉迟恭根据这些情报,绘制了详细的倭国军事地图,并制定了一份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向李承乾汇报:“陛下,据探子回报,倭国军队主要集中在都城及几个重要港口附近。他们的海军实力较弱,船只大多简陋,作战能力有限。但倭国地形复杂,多山地和海湾,我们登陆后可能会遭遇伏击。因此,我们可先以水师封锁倭国主要港口,切断他们的海上补给线,然后派遣精锐部队在多个地点同时登陆,分散倭国兵力,再逐步推进,首取倭国都城。”
李承乾仔细研究了作战计划,点头说道:“此计甚好。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不可孤军深入。另外,登陆后要尽量避免扰民,展现我大唐军队的仁义之师形象。”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承乾亲自为出征将士送行。他站在海边的高台上,望着整齐排列的水师舰队,大声说道:“将士们!倭国狂妄无礼,竟敢冒犯我大唐威严。此次出征,你们代表着大唐的荣耀。朕相信,你们一定能旗开得胜,让倭国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将士们齐声高呼:“为大唐而战!为陛下而战!”声音响彻云霄。
大唐水师舰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海风呼啸,旗帜猎猎作响。程咬金站在旗舰船头,望着前方茫茫大海,眼神坚定,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期待。此次出征,他肩负着大唐的荣耀与使命,决心要让倭国为其使者的无礼付出惨痛代价。
经过数日的航行,舰队逐渐接近倭国海域。按照作战计划,尉迟恭率领一部分水师,迅速对倭国主要港口形成封锁。倭国守军发现大唐舰队来袭,顿时惊慌失措,港口内一片混乱。倭国海军匆忙集结战船,试图冲破大唐水师的封锁,但他们的船只在大唐先进的战舰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大唐战舰装备精良,船身坚固,弩炮和投石机不断向倭国船只发射。一时间,海面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倭国船只纷纷中炮起火,不少船只当场沉没。尉迟恭站在指挥船上,大声指挥:“集中火力,攻击敌船要害!不要让一艘敌船逃脱!”在大唐水师的猛烈攻击下,倭国海军很快陷入了困境,港口也被成功封锁。
与此同时,程咬金率领精锐登陆部队,在多个预定地点同时发起登陆作战。倭国虽然在沿海设有防御工事,但面对大唐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大唐士兵们乘坐着小船,冒着敌人的箭矢奋勇向前。他们手持长枪、盾牌,迅速冲上岸边。
登陆过程中,一支倭国伏兵突然从侧翼杀出,企图打乱大唐军队的阵脚。负责指挥登陆的将领毫不慌乱,立刻下令一部分士兵组成盾墙,抵挡敌人的攻击,另一部分士兵则从两侧迂回包抄。大唐士兵们配合默契,很快便将这支伏兵击退。
成功登陆后,大唐军队迅速巩固滩头阵地,并向内陆推进。倭国军队节节败退,纷纷向都城方向逃窜。程咬金骑着战马,挥舞着大斧,大声鼓舞士气:“弟兄们,冲啊!让这些倭国鼠辈知道我们大唐的厉害!”士兵们士气大振,一路势如破竹。
倭国国王得知大唐军队己经登陆并节节推进,惊恐万分。他急忙召集国内的将领,商讨应对之策。一位将领站出来说道:“陛下,大唐军队太过强大,我们正面抵抗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利用我国复杂的地形,进行游击作战,消耗他们的兵力。”倭国国王犹豫了一下,问道:“那都城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放弃?”另一位将领则忧心忡忡地说:“若不如此,恐怕我们会全军覆没。”倭国国王无奈之下,只好采纳了游击作战的建议,下令军队分散,避免与大唐军队正面交锋。
大唐军队继续向倭国都城推进,然而,随着深入倭国内陆,麻烦也接踵而至。倭国军队利用熟悉的地形,不断对大唐军队进行骚扰。他们时常在山林中设下埋伏,袭击大唐军队的辎重部队;或是趁夜偷袭大唐军营,让大唐军队疲惫不堪。
面对这种情况,程咬金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领商讨对策。一位将领说道:“将军,这些倭国贼寇太过狡猾,我们防不胜防。不如派遣小股部队,深入山林,搜寻他们的踪迹,将其剿灭。”程咬金却摇头道:“不可,我们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贸然派遣小股部队,很可能会中了他们的埋伏。我们还是稳扎稳打,加强戒备,同时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敌人的动向。”
经过一番讨论,大唐军队决定改变策略。他们不再急于推进,而是每前进一步,便建立坚固的营寨,确保自身安全。同时,加强斥候的巡逻力度,一旦发现倭国军队的踪迹,便迅速集结兵力进行围剿。
在一次巡逻中,大唐斥候发现了一股倭国军队的藏身之处。程咬金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大军悄悄包围了这片山林。当大唐军队发起攻击时,倭国军队还在睡梦中。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这股倭国军队被全部歼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军队逐渐适应了倭国的作战方式,并开始掌握主动权。他们通过不断清剿倭国的小股部队,削弱了倭国的抵抗力量。同时,继续稳步向倭国都城推进。
终于,大唐军队兵临倭国都城之下。倭国国王望着城外黑压压的大唐军队,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大势己去,但仍不甘心就这样投降。于是,他下令紧闭城门,死守都城。
大唐军队开始对倭国都城发起总攻。程咬金亲自指挥,弩炮和投石机不断向城墙上发射巨石和弩箭,城墙上的倭国守军纷纷中箭倒下。大唐士兵们则推着攻城车、云梯,奋勇向前。他们冒着敌人的箭矢,攀爬云梯,与城墙上的倭国守军展开激烈的近身肉搏。
在大唐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倭国都城的城门终于被攻破。大唐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倭国军队展开了巷战。倭国军队虽拼死抵抗,但己无力回天。经过一番激战,大唐军队成功占领了倭国都城。
倭国国王见都城己破,无奈之下,只好率领群臣向大唐军队投降。程咬金看着跪地求饶的倭国国王,冷冷地说道:“你们倭国竟敢冒犯我大唐,如今尝到了苦头。但我大唐向来仁慈,只要你们今后真心臣服,不再有二心,大唐可饶你们一命。”倭国国王连连磕头:“是,是,我倭国愿永远臣服于大唐,年年进贡,岁岁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