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清太宗全传 > 第51章完结

第51章完结

---------------

第二节治国新政(5)

---------------

清太宗优礼汉官,实际上是一种收买政策。¢1\9·9\t/x?t,.·c·o,m^不出几年,归降的大小汉官都积累甚厚,俨然成了新贵。就拿占有人丁来说,不少汉官占有八九百丁,多的达千丁,其余的也不下百丁,就是下等之家,也有二十余丁。他们成了暴发户,有的违背制度,私自增加人丁名额,引起满族贵族的不满。但太宗并不责备,却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时,在一品满族大臣中还没有到千丁的。可见,汉官在某些待遇方面已经超过了满官。太宗有一次对汉官们说:我把你们从“涂炭”中拯救出来,“爱养有加,今尔等已富贵矣!”《清太宗实录》,卷37,14页。难怪满族大臣感叹:“昔太祖(努尔哈赤)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矣。至于宗室,今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清太宗实录》,卷64,8页。这种情况,不正好说明太宗对汉官的政策,得到了更好的结果吗?太宗的这些具体政策使汉官心悦诚服,感激涕零:“似此豢养之恩,虽肝脑涂地,实难报称万一也。/鸿′特¢晓\说,网? ′首/发?”《清太宗实录》,卷17,18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使一向鄙视少数民族为“夷狄”的汉族官僚地主拜倒在后金汗的脚下,这足以说明清太宗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政策不仅使后金政权中的所有汉官安下心来,卖力效劳,而且对身在明朝的广大汉官也具有某种吸引力,使其从明朝投向后金。

四、联络蒙古

满蒙王公贵族联姻结亲,是有清一代的传统政策。清朝通过联姻的形式,伴之以政治上的优待,物资上的收买,笼络蒙古上层统治集团,与清王朝保持一致,维护北方久安无患。而在南中国,不实行裂土封王,由中央直接控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确立对蒙古的基本关系和政策始自清太祖,完善于清太宗。

大元灭亡,一些蒙古王公贵族被逐出中原,逃到塞上,雄踞大漠南北,时常骚扰明朝,屡次大规模内犯。明朝从建立起就把蒙古看作是它的主要劲敌时加防范;蒙古则因被逐而对明朝抱有敌视态度。崛起于东北的满族曾受明朝欺压,他们与蒙古族在反明的问题上有一致的立场。?j!i.n-g?w+u\x¢s-.^c′o′m/此外,满、蒙古除了语言各异,服饰穿戴及生活习惯方面还有许多相同之处。这种天然上的共同点促使两个民族产生一种亲近感。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明安、喀尔喀五部贝勒老萨首先“遣使通好”。此后,蒙古诸部来往不绝。开始,努尔哈赤只认为蒙古“越敌国(指明朝)而来者,不过有所希图而已。”《清太祖实录》,卷2,13页。他以为蒙古前来交好,是希图得到钱财,所以赏赐不少东西。但随着斗争的发展,他很快认识到蒙古对他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他感到蒙古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把蒙古争取到自己一方,会使他在对明的斗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基于这个思想,他积极开展对蒙古的友好联系。从遣使通好,厚加赏赐、馈赠,发展到通婚联姻。为了适应政治上的需要,联姻由近及远,由少数发展到多数,努尔哈赤不断扩大与蒙古各部的这种亲戚关系,因而加深了互相依赖的程度。在联姻的基础上,努尔哈赤与部分蒙古部落进而建立了针对明朝的政治与军事联盟。

后金与蒙古友好关系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斗争。在努尔哈赤心目中,蒙古仍然是他的主要敌国之一。他认识到蒙古民族剽悍,桀骜不驯,叛服无常,在思想上始终保持警惕。他把蒙古人形象地比作天上的浮云,说:“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也。俟其散时,吾当亟取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3页。因此努尔哈赤在发展与蒙古一些部落的亲善关系时,必要时也采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努尔哈赤在世时,虽然对蒙古的关系尚未取得惊人的成就,但他制定并初步实行的原则,为他后世子孙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到清太宗时,基本上按着这个原则,继承和发展了联络蒙古的政策。

清太宗遵循父亲的遗愿,继续对蒙古结亲、赏赐、分化、利用。他本人及其兄弟子侄,还有贝勒大臣几乎都娶蒙古人为妻。他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宸妃都是蒙古科尔沁人。后来,他的儿子顺治当了皇帝,其妻孝惠章皇后也是科尔沁人,在蒙古诸部中,科尔沁与清朝的关系最为密切。乾隆曾巡视科尔沁,写诗赞颂这种关系:“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张穆:《蒙古游牧记》,卷1,“科尔沁”。。同样,太宗及其宗室、大臣的女儿们也都出嫁到蒙古,甚至有些蒙古王公主动向后金求婚,要求娶宗室之女为妻,太宗总是给予满足。与宗室之女成婚的蒙古贝勒都称为“额驸”,受到极为优厚的礼遇。

在努尔哈赤时期与蒙古的关系,基本上是以对天地盟誓的形式,建立平等的联盟,除了表明双方共同对“天”负责外,彼此之间的约束并不很严格。鉴于指天地为誓的做法不那么靠得住,太宗的政策目标,是要把这种平等的联盟发展成为更牢固的从属关系。他不单单是与他们举行盟誓,而且还具体规定了双方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蒙古不遵守誓约,即罚以马匹牛羊等物。当然,处罚时,太宗每每说清问题后,总是从宽处分,使蒙古人深受感化。天聪二年(1628年),太宗率大军征察哈尔,科尔沁土谢图汗额驸奥巴(鄂巴)从征,他纵兵掠夺,不去与后金兵会合。此役刚结束,他不待报告,竟率军先行回国。太宗大怒,派遣索尼、阿朱户两人赴科尔沁,给奥巴写去一封信,严厉谴责他违约,并历数早年科尔沁助叶赫攻打后金,努尔哈赤去世迟迟不来吊丧,两个月后才派了一个低级官员来等罪状。行前,太宗指示索尼两人:“你们见了他,不必行礼,不吃他的饭,不给他好脸色看,还要作出要走的样子,看他如何对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