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收拾辽东败局,经过许多人的荐举,明朝提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代替杨镐。·w*o*d*e_s,h!u-c/h?e+n?g,.!n*e^t\熊廷弼,字飞白,湖北江夏人,明末杰出的名将,有胆有识,熟悉辽东边境情况,有一套安边的计划。他提出,辽左为京师肩背,要保住京师,就不能丢弃辽东。河东是辽东的腹心,要保住辽东,河东也不能失掉。开原是河东的根底,要保住河东,开原更不能丧失。他强调不守辽沈,就不能保住辽东,守住京师。把开原、辽沈和京师看成一条紧密相关的锁链,既顾全到整体,也能照料到局部。他认为所有人们谈论对付努尔哈赤的办法不外三种:一是恢复;二是进剿;三是固守。他反对轻易主张进剿,而是主张“坚守进逼之策”,即又守又战,守稳再战。针对后金拥有十万精骑,人强马壮,他请求调集十八万官兵,九万马匹,一个不能少。
熊廷弼颇想振作一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受命进入辽阳,他积极布置防守,沿途见到逃跑的难民就劝他们返回家乡,裨将刘迂节、王捷、王文鼎临阵脱逃就捉拿问斩,祭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死难将帅军民。还诛杀贪官贪将陈仑,劾罢总兵李如桢,代之以李怀信。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濬壕缮城。熊廷弼刚到辽东时,命令开原道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害怕不敢去;继命佥事阎鸣泰,到虎皮驿(沈阳城南十里河),痛哭而返;熊廷弼便亲自从虎皮驿到沈阳,再到抚顺,顶风冒雪,不避艰险,巡视边防。由于他采取了这些必要的措施和本身的实际行动,稳定了人心,提高了保卫边防的战斗力。`欣¢纨_夲/鰰~占+ ¢首~发*后来他受到反动腐朽势力的攻击被迫辞职,辽东人民痛哭流涕说:“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
---------------
第二节佐太祖定辽东(6)
---------------
努尔哈赤在熊廷弼经略辽东近一年间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是熊廷弼敢作敢为的行动遭到了两种人的反对,一种是碌碌无为的朝贵,他们反对熊廷弼雷厉风行,处死逃将、贪将,修筑防御工事;另一种是孜孜以求的言官,这些人不得意熊廷弼刚强独立,不与他们同流合污。有个人叫刘国缙,同姚宗文结成一伙,刘国缙以兵部主事赞画军务,主张招募辽人为兵,招了一万七千人,逃了一大半,熊廷弼反对他的做法,两人便互相攻击。姚宗文出于刘国缙门下,为求补官,托熊廷弼代请,没有满足要求,与熊廷弼结下仇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五月,后金兵攻略蒲河,明朝将士失亡七百余人,时姚宗文已任吏科给事中,乘机大肆诽谤熊廷弼。逐熊之议愈演愈烈,攻击他出关一年,漫无定画;荷戈之士,徒供挑濬;尚方之剑,逞志作威;拥兵十万,不能斩将擒王,等等。壮志未酬,熊廷弼被缴还尚方剑,席藁待罪《明史》,卷259,“熊廷弼传”。。
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发动了攻取沈阳的战争。这是继开、铁之后,由后金发起的又一次大战,是辽沈之战的开始。*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努尔哈赤又找了个好的战机。前一年,明神宗死去,光宗即位仅一个月又死,现在的熹宗刚刚即位半年。最高统治者易人,宦官专政,党派纷争,坚持战守的熊廷弼被罢了官,“用兵非所长”的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熊廷弼“严”,袁应泰“宽”,已有的许多防御设施变更了。所有这些,对努尔哈赤真是求之不得。
沈阳在明朝统治下号称“坚城”。为了保住这座城市,在它的外边挖了壕沟,伐木为栅,埋伏火炮。当时在沈阳城周挖了一道道沟堑,设下陷阱,井底插上尖尖的木桩,上面铺上秫秸,掩上土。可是再坚固的城堡,也怕从内部攻破。沈阳城尽管修了几道防线,岂能抵挡大批蒙古降人进入城里,变成了萧墙之祸。袁应泰认为招降蒙古人可以少树敌,没有料到,正是他们帮助了努尔哈赤。
三月十日,努尔哈赤倾国出兵,亲自统率诸贝勒、大臣领大军向沈阳进发,带着板木、云梯、战车等顺浑河而下,水陆并进。因为防守坚固,不敢近城,暂住城外,栅板为营,就地驻扎。然后用轻兵引诱明军出城。三月十二日,后金兵临沈阳城下,明驻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分兵守城,在后金引诱下贺世贤率家丁千余人出城迎战。贺世贤久以勇猛著称,但是非常寡谋。打了几次小胜仗,更助长了他的轻敌思想。他一出战就想消灭敌人,宣称“尽敌而返”。其实后金挑选的都是精兵,引诱贺世贤,就是利用他的弱点。后金兵佯装失败,贺世贤“乘锐轻进”,到了一定时候,后金“精骑四合”,贺世贤奋力抵御,也因力疲败退。
三月十三日,后金兵披甲上阵,发起攻城。从东北角挖土填壕,明兵从城上炮击,发多炮热,装药即喷。后金兵不避炮火,蜂拥过壕,急攻东门。尤世功战死城下,城内收降的蒙古人砍断桥绳,放下吊桥,后金兵开门而入,进占了沈阳城。贺世贤先在南门外杀敌很多,力不能支,从西门退却,这员猛将身中十四箭,突围欲出,被敌兵杀死。在保卫沈阳城的这场战斗中,明兵丧生七万人。
后金夺取沈阳以后,在浑河南岸与明军进行了一场野战。援辽总兵官童仲揆、陈策等领川浙兵赴沈阳,大军行至浑河,欲与城内兵夹击,听说沈阳已被攻陷,陈策下令还师,游击周敦吉等坚持请战。他们说:“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明军即分为两大营,周敦吉与秦邦屏先渡河营桥北;童仲揆、陈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统浙兵三千营桥南。在秦邦屏结营未就之时,后金右翼四旗兵,精锐在前,推着楯车追来,与明军遭遇,明军杀死后金兵二三千人,后金兵“却而复前,如是者三”,经过激烈的交锋,明军终于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在后金猛烈攻击下,死于陆地、河中,全军尽殁。周敦吉、秦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战死。明军桥北营先败,其余残兵败将归入桥南浙兵营,继续坚持战斗。他们在浑河之外五里地方布阵,列置战车枪炮,掘壕安营,用秫秸为障子,外涂泥巴。后金兵进战,明守奉集堡总兵李秉诚、守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姜弼来援,大军足有三万人,行至白塔铺,观望不战。遣兵一千为哨探,遇到后金将雅松带着二百健卒,也前来探视。这名不争气的后金小将领,一见明兵就走。明兵放鸟枪紧追。努尔哈赤听到报告,气愤至极,到皇太极所部兵营相告,然后亲自领兵上阵。皇太极立即上马,领着骁勇的骑兵奔到努尔哈赤面前请示:“父汗何必亲往,我愿领兵前去抵挡。”努尔哈赤高兴地批准他的要求。皇太极策马飞驰,把明朝追兵立刻冲得东逃西散,乘胜追杀至白塔铺。皇太极又见李秉诚、朱万良与姜弼军布阵,来不及等待后兵至,即率百骑杀向敌营,明朝三总兵不能敌,一个个败下阵去。正追杀时岳托和代善先后来到,追出四十里,沿途死者约三千余人。收兵回营时,已经天晚。努尔哈赤再战浑河南明军,用战车冲破敌营,尽杀副将童仲揆、参将张名世及众官兵等。后金集中火力攻浙兵营时,激烈无比,一度胜负未分,后金靠增援部队才获得胜利。明军步兵无弓、撒袋,都持三庹长的竹竿长枪和腰刀,披上甲胄,外面套一层厚绵,刀、箭不入,但是最后仍被打垮。明军将士至死坚持战斗,给人留下极深印象。时人说:“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当时亡归残卒有至辽阳以首功献按臣张铨者,铨命照例给赏,卒痛苦阶前,不愿领赏,但愿为主将报仇。”《明熹宗实录》,卷3,10页。天黑,后金收兵回营,当夜命令诸贝勒领精兵于沈阳城东门外教场安营,众将官率大军屯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