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让柬埔寨为吴庭艳、肯尼迪、沙立三人之死
举行三天庆祝
美国新任驻金边大使还未递交国书就被驱逐回国
“我乞求做中国的奴仆,中国都不会同意!”
《新闻周刊》一篇轻率的报道导致了西哈努克同美断
交;而这篇文章的作者30年后成了亲王的挚友。
1959年,针对西哈努克的一系列阴谋对他精神上的震动和打击是巨大的。这对他的脾气和性格的变化发生了作用。他开始变得越来越易怒和冲动,甚至出现一些神经质的言论和举动。然而,这仍未促使他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对外政策方面有何大的举措。他了解柬埔寨的处境,在自己的门口有两个宿敌邻国正虎视眈眈地要扼杀他的中立;有他自己的同胞组成的自由高棉在他的死对头山玉成领导下正寻机进攻;他更了解美国这个世界大国并不是那么好惹,一个小小的柬埔寨,要向这个庞然大物挑战,真是蚍蜉撼树。因此,面对这些,他除了在语言上的某些发泄之外,只能继续保持克制。
但是,1960年到1963年事态的发展,似乎在把西哈努克一步步地推向忍耐和克制的极限。把西哈努克推向灾难性的爆炸点的原动力当然是来自美国。
这期间,使西哈努克苦恼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美援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尽管1959年他采取了一个措施,宣布将全国代表大会变成对国民议会进行制约的权力机构,但仍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美援对柬埔寨政治的腐蚀作用。这种腐蚀作用不仅破坏了政府的威信,削弱了它的效能,而且分裂和瓦解了西哈努克的政治领导集团,使美国从中培植颠覆其政权的代理人和内应力量。这就是美国的经济颠覆战略。
美援,通常采取在各个部门进行美元分配,造成了政府官员之间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贪污受贿等种种丑闻。同时按规定,接受美援必须进口美国的消费品,这就使进口商和达官贵人们成了美援的最大受惠者。而真正能用于国家经济建设重要项目的援助却微乎其微。
即使用于经济建设的援助,美国也明确要求只能用于私有企业,而不能援助柬埔寨的国有企业。柬埔寨当时正加速公路和桥梁建设。但这些公路和桥梁是为国营种植园或工业服务的,因而不能使用美国的援助。所以美援实际上像祸水一样败坏着整个柬埔寨社会。
一个冒牌的私营工业家自称他获得了一笔美国的贷款,进口了一套火柴厂的设备。根据贷款协议,该设备是最现代化的新型设备,但运来的却是一套报废了的机器,成了一堆废铁。很快该投机“工业家”宣布破产,于是美国经济代表团就要求柬埔寨政府偿还那笔贷款。西哈努克建议,既然要求柬政府偿还‘那么以后自然应该允许柬政府有权用美元进口自己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但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美元不得用于国有企业。
西哈努克在批评美国的经济援助政策时说:“对于这种附有条件的美国援助,我要说的是,美国商品化的外汇援助只是有利于商人‘阶级’和代理商。这样,美国援助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遗了。它并不愿意引导高棉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独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