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宫区的面积很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是皇极门内的皇极殿和宁寿宫;
二是养性门内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处;
三是西路的宁寿宫花园;
四是东路的畅音阁一带。
乾隆做太上皇以后,为什么一直没有入住他自己选定的养老之所宁寿宫?
实际上,不是他有意改变了主意,不想入住这福寿之地的宁寿宫,而是自己推迟了入住宁寿宫的计划。乾隆皇帝在八十五岁退位为太上皇以后,身体很健康,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他觉得自己身体依旧很硬朗,国家还需要他继续在养心殿中主持朝政。
他说:
寿跻八十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理?仍当躬亲指教。
这意思是说,归政跟不归政,都是一样的。
廷朝的大臣们都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立即明白了太上皇的真实意图,于是乎,大臣们纷纷联名上奏请愿,请求皇帝,一定要等到百岁之时,再正式归政于新皇帝。
乾隆皇帝想:等到自己接近一百岁的时候,再完全从政务中脱身出来,过悠闲的生活。到那个时候,再搬进养老之所的宁寿宫。
乾隆皇帝谢世以后的一百年间,宁寿宫一直无人入住。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座修缮一新的福寿宫殿,是宫中专门为太上皇准备的。
最为重要的是,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理所当然地认为,大清王朝会延续千百年。乾隆皇帝特地在谕旨中说:若为大清亿万斯年,我子孙仰膺天眷,亦能如朕之享图日久,寿届期颐,则宁寿宫仍作太上皇之居。
乾隆皇帝喜爱宁寿宫,特地为将来的宁寿宫主人,设立了很高的门槛,试想想,这样的门槛,有谁敢入住?又有谁能够入住?从乾隆皇帝之后的百年间,没有哪一位皇帝能获得这种资格,也没有哪一个皇帝敢于入住这里。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绪皇帝载湉亲政,目空一切、又目中无人的慈禧太后,本应移居慈宁宫养老,可她偏偏选中了这令皇帝们高山仰止的宁寿宫。
在这以后的漫长时光之中,慈禧太后就生活于斯,享乐于斯。
在同治年间和光绪初年,步入老年的慈禧太后,经常在宁寿宫中听戏,特别是在为自己庆寿和宫廷年节的美好日子里,她日以继夜地享受生活,听书听戏,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