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女人慈禧 > 第134章完结

第134章完结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醇亲王去世后的第9年,醇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光绪皇帝的生身母亲、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病离开了人世。醇亲王夫妇一直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调停人和缓冲剂,他们走了,太后与皇帝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甲午之战惨败,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年轻的光绪皇帝倍感屈辱。

他日夜忧愤,认为中国甲午之败,是在于因循守旧,只有变法图强,才可保守社稷江山。

光绪皇帝来回踱步,最初几天,他不断地叫喊: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九七

现在,他不这么叫喊了,只是冷静地思考着,眼睛放射着奇异的光芒。他有时自言自语:洋人瓜分中国,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要富强,要强大,必须变法!要想变法,必须拥有大量熟悉西方的军国人才!

经过苦苦思虑,光绪皇帝的思绪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光绪皇帝正式发布上谕:现值时局孔艰,需材尤亟!各省督抚……其各举宅心正大、才识闳通、足以力任时艰者,列为上选!

光绪皇帝向全国发出了求才若渴的呼声,通过封疆大吏,不拘一格,广求人才。

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惊喜地发现了才华横溢的青云才俊康有为。康有为走进了光绪皇帝的生活,从而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法图强的革命:戊戌变法。这场变法,改变了光绪皇帝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天资聪慧,自幼就被视为神童。据说,他5岁时,就能背诵唐诗300余首。年轻时,他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并前往香港,了解西方文明。34岁时,他在广州万木草堂,设堂讲学,传授中外文化,寻求救国之道。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他37岁,入京应考,联合1300余名应试举人,联名请愿,发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公车上书。康有为的大名开始在皇宫中传播,并引起了当局者的注意。

康有为顺利地中了进士,旋即授工部主事。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一日,康有为进呈《上清帝第三书》。

帝师翁同龢深知中国之败的原因,认为只有变法才是出路。如何变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到处寻找变法方面的书籍,发现了康有为的文章、书籍,大为惊叹,也大为折服。他亲自拜见康有为,两人反复讨论时务,帝师一下子心中豁然,从此,翁同龢请康有为成为帝师的座上宾,专主变法。

一直广罗英才的帝师翁同龢,特地向光绪皇帝推荐康有为:康有为之才,过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

《上清帝第三书》直接送交给求才若渴的光绪皇帝,皇帝阅读之后,大为振奋,再三阅读,非常满意。他立即命近侍将此书抄写多份,一份送给慈禧太后,一份以六百里加急快件送递要省督抚,一份留存乾清宫以备随时查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