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女人慈禧 > 第127章完结

第127章完结

李莲英呆在一边,一句也不敢说,因为,还有下文。

慈禧太后再看后面的,就有些笑不起来了。光绪皇帝论权力一文,刺痛了她的眼睛:权者,人君所执,以治天下者也。人君无权,则天下不可得而治之。然使权尽归于人君,而其臣皆无权,则天下亦不可得而治!

看完光绪皇帝的诗文课业,慈禧太后真的笑不起来了,她吩咐:此后,(皇帝)每日所作诗、论及对子,均缮写清本,随功簿一并呈览。

10

古人认为,男人14岁就基本成年。所以,古代中国,皇帝是在14岁左右亲政。

清顺治皇帝6岁登基,大约14岁亲政。康熙皇帝8岁登基,也是大约14岁亲政。

同治皇帝4岁登基,直到17岁,慈禧太后还在垂帘听政,迟迟不肯交权,最后实在是没有理由再拖时,才勉强让位,让皇帝亲政。但还是权力让而不放,在军国大事之用人行政方面,都交皇太后裁决。

光绪十年,皇帝14岁了。因为有同治皇帝的先例,谁也不敢贸然进言。大臣们都知道慈禧太后对权力的贪欲,为了权力,连亲生儿子都不顾,她还能顾及什么?大臣们把希望寄托在同治皇帝17岁亲政的时间上。

两年过去了,光绪皇帝很快就到了17岁。皇帝的学业、品行、气质、风度,都是人人交口称道的,没有大臣能提出质询;现在,亲政的年龄也到了,亲王、贵戚、封疆大吏、文武百官,都觉得皇帝该亲政了。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出应该进奏。

慈禧太后也觉得,无论按照祖制、礼法,还是皇帝的年龄、学业,他都应该亲政了,再也没有什么搪塞的理由。

王公大臣们之所以如此小心谨慎,正是不久前甲申易枢之时彻底清除了恭亲王和他的军机班底,给大臣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大家对太后心有余悸。

12年前,慈禧太后许诺:一俟皇帝(光绪)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许诺的时间到了,慈禧太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在日夜思索,寻求对策,将恭亲王一系清除干净,正是重新调整和控制权力的重大举措,借此正好打击政敌,威慑百官,安插亲信。为此,她处心积虑,费尽心机。

甲申易枢,是由御史盛昱引起的。面对这一政坛地震,御史盛昱也目瞪口呆,后悔不迭。为此,他立即上书,试图补救,明确提出:恭亲王才力聪明,举朝无出其右!缘以占染习气,不能自振。李鸿藻昧于知人,谙于料事,惟其愚忠不无可取。国步阽危,人才难得,若廷臣中尚有胜于该二臣者,奴才断不敢妄行渎奏!惟是以礼亲王世铎与恭亲王较,以张之万与李鸿藻较,则弗如远甚!

慈禧太后曾吩咐:盛昱奏章,随进随呈。

当近侍将这一奏章送达御案,她让李莲英念,听到一半就火了:扔出去!将盛昱降级调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