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上,这一次的祭祀之辱,真的差点要了她的命:多少年来,她一直操心政务,已是不惑之年了,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之近期身体违和,寝食难安,加之闹什么痔疮,便中带血!这一次恼羞成怒、气恨交加,一下子就真的病倒了,竟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困倦劳乏,酸软无力,还伴随着日甚一日的腹泻!
回到北京之后,慈禧太后就病了,卧床不起,腹泻加剧。!墈′书?君¢ ?冕′肺\粤`读!
从光绪六年二月初二日开始,处理政务,只有东太后一人坐在帘后了。
侍臣在《起居注》中写道:西太后夜不能寐,不胜劳乏。
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述:召见办事,皆慈安太后御帘内,十余年来此为创见也!
御医们千方百计,忙得焦头烂额,慈禧太后的病还是毫无起色,还有加剧之势。没有办法,清廷只好颁下御诏,遍招天下名医,为46岁的太后治疗疑难之病。
江苏名医马文植、浙江名医薛宝田等选入内廷,负责为太后治病。¨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薛宝田、马文植、汪守正会同太医院右院判李德立、右院判庄守和、太医李德昌等,一起为太后会诊,发现太后劳伤于心,肝肾气亏,血海空虚,经脉不畅。
马文植是江苏巡抚吴元炳举荐的,马氏是孟河人,精通内科、外科和妇科。早年悬壶于孟河、苏州、杭州一带,闻名遐迩,人称马医科。他应诏入宫,以高超的医术,成为慈禧太后的第一贴身御医。医治光绪六年慈禧太后的怪病,他是主要御医之一,全年留侍宫中。
他认为慈禧太后患有二阳之病。二阳病发于心脾,主要症状是月经不行、肌肉消瘦、肺气上逆、咳嗽喘息、心虚腹泻。
他说,慈禧太后的二阳病,缘于积郁积劳,心脾受亏,心为君主之官,脾为后天之本,神思过虑,心脾受病,则五内俱虚。肾虚不能生木,木失畅荣;脾乏生化之源,荣血内亏,以致经脉不调,腰酸肢体倦怠,虚热时作,谷食不香。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拟培养心脾,养血养肝。
八九
8
经过一个月的调养,慈禧太后的病有明显好转。~5¨2,s′h?u.c*h,e^n¨g`.+c`o′m¨
然而,大病初愈的慈禧太后第一次坐在垂帘之后,看着慈安太后漠视一切的神态,她心如刀割。
各种流言纷纷不断地传到慈安太后的耳里,说慈禧太后淫秽后宫,纵情声色,每日里淫戏欢歌,睡觉前还看春宫画,让御医讲银荡故事,特别是私蓄男宠,有金姓美貌男子时常出入宫禁!让慈安太后不能相信的是,说最近慈禧太后患病,不是什么疑难怪病,而是怀孕所致——以前的御医们不敢相信是怀孕,判断是血毒,只有薛宝田、马文植知病症之所在,所开药剂,按照产后疏于补养、气血两亏而温补之,所以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