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纱帘后是两宫皇太后,北边坐着慈禧太后,南边端坐着慈安太后。
透过黄莹莹的纱帘,慈禧太后清晰地看见殿外王公大臣们林林总总的花翎袍褂。
议政王、恭亲王带领军机大臣、文武重臣,在养心殿前,向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恭敬地行三跪九叩首礼。
恭亲王、醇亲王大步入内,恭敬地侍立在宝座两旁,左边是恭亲王,右边是醇亲王。王公大臣手持章奏,在殿内黄纱帘前恭敬小心地交给恭亲王,恭王捧至御案之上,听候圣裁。
从这一天开始,大清王朝翻开了新的一页:皇太后垂帘听政。
仪式结束之后,慈禧太后特地吩咐恭亲王和军机大臣们留下。
慈禧太后认真地说:八大臣除了,恭王和各位大臣都是功臣,都是国家依靠的股肱重臣,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为皇帝分忧,为国效力。
恭亲王象征性地比划一下,算是行礼,非常自负地说:请皇太后放心,臣等一定尽心尽力,为皇上当差。
面对恭亲王,听了他的话,慈禧太后心里咯噔了一下,话锋一转,慢慢地说:太后垂帘,是否古已有之?
众人有些意外,都看着恭亲王。恭王从容地回答:太后临朝,西汉高皇后时就有过,只是没有垂帘的记载。晋康帝去世,穆宗即皇帝,年仅两岁,皇太后在太极殿,设白纱屏,抱小皇帝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奇怪:怎么是白纱帘?
刚刚选入军机的博学大臣曹毓英,出班进奏说:回皇太后,魏晋之时,尚白,所以,皇太后前挂白纱帘。唐宋以后,尚黄,黄色成为皇家特有的贵色。宋宣仁高皇太后垂帘听政,就是用黄纱帘。当时,大臣奏请太后,御殿听政,正式接受册宝。太后不允。太后说: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事,况天子正衙,岂所当御?
慈禧太后听出了曹军机的话外之音,冷冷地说:曹大人,真是好学问,好人品。
众人心里一冷,仿佛能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入心里。
曹毓英心中惶恐,跪伏谢恩:微臣叩谢太后恩宠,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年,慈安太后26岁,慈禧太后27岁,恭亲王刚刚30岁。以恭亲王为首的外臣集团,与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两宫皇太后集团的政权之争,正式开场。
事实上,从收拾了八大臣之时开始,慈禧太后与恭王之间的权力之争,已经悄悄开始。
慈安太后一直是个安分守己的女人,对于政治,从来没有任何野心,天资平平,文化平平,个性柔和,因此,在大臣们的眼中,她一直是一个很仁爱的皇后,一个很优秀的国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