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642章完结

第642章完结

对于海上的航行,庄东晓回忆说:

在一个天色阴暗的晚上,我们是分别上船的。!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一上船,就被带进货舱里坐下,唯恐被上海当局发现,一直躲在舱里不敢露面。船出了吴淞口我们才走上甲板,透了一口新鲜空气。仰首眺望,天水一色,心旷神怡。

一进日本海,暴风巨浪迎面袭来,海水汹涌,溅到船头。兴高彩[采]烈的我们也随着船的颠簸,左右摇摆,东倒西歪。一些未经过惊涛骇浪袭击的年轻同志,特别是一些身体弱的女同志,又呕又吐,吃不下,睡不着,眼看着一个个要病倒了。这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人的俞秀松毫不迟疑地站出来,组织同志们同海浪搏斗。他走上船头,站在甲板上,大声疾呼:“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革命者,革命者就要乘风破浪。我们的生命时刻准备献给革命了,海浪再大,是吓不倒我们的。大家眼望前方,我们将要去的是世界革命的中心。我们的心胸要象大海一样辽阔,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咆哮的巨浪,会被我们战胜的……”在俞秀松的鼓动下,同志们一个个手扶船梯,走上甲板。有的谈论未来,有的欣赏海上风光,也有的谈天说地,讲古论今。\x\i-a.o?s\h-u?o!h-u!a·n?g¢.^c?o′m,不但呕吐止住了,而且个个精神抖擞,还唱起了庄严的国际歌。

在狂风巨浪袭击中,适逢苏联十月革命节八周年纪念日,苏联船长主持了纪念会。他简单地致了开场白后,有位朝鲜女同志,发了言并翩翩起舞。笑声此起彼伏,颇有生气。俞秀松被推举为中国学生代表讲了话。他热情赞颂苏联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他代表中国学生表示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他的讲话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经过几天的海上航行,我们在海参崴上了岸。在海参崴利用稍事休息的间隙,俞秀松又组织我们同当地中国居民开了一次气氛十分热烈和亲切的联欢会。[81]

关于从海参崴到莫斯科的经历,庄东晓回忆说:

西伯利亚的寒流来得早。隆冬季节,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我们从海参崴改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苏联有关方面为我们置备了冬装,从服装到鞋帽每人发了一套。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和严密封锁,苏联的煤炭奇缺,火车靠烧木柴开动,行车速度慢慢悠悠,如同蜗牛上坡。+墈,书\屋_ ¢已.发\布_罪^辛?蟑-结?从海参崴到莫斯科约七千四百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差不多二个星期。

火车上没有暖气设备,没有饭菜供应,水管也结冰了。每当停车时,人们便蜂拥而下,排队打水,抢购食物。稍慢一点,就会打不到水,买不到食物,还有掉队的危险;快一点,路上结着冰,又光又滑,跌跤是难免的。女同志怕跌,几个人结队,手拉着手一起走,一人跌,众人倒。[82]

* * *

[1] 据孟庆树根据王明回忆谈话整理的《陈绍禹——王明传记与回忆》(手写复印稿,以下简称《传记与回忆》)。此书已由莫斯科慈善基金会于2011年出中文版,但差错较多,本书仍以手写复印稿为准。同时参见徐修宜《对王明籍贯和出生时间的辨析》,《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2期;《应用公历统一现代人物的出生时间》,《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第6期。王明1926年12月14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的登记表说自己生于1906年。

[2] 曹仲彬、戴茂林:《王明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

[3] 王明1950年填的简历表说本人“家庭出身小商人”。

[4] 《人民政协报》1986年12月30日。

[5] 曹仲彬、戴茂林著《王明传》说叫陈亨锡,第5页。

[6] 佟英明1988年3月17日采访甘宁记录。曹仲彬、戴茂林著《王明传》说是字炳森,见该书第5页。

[7] 佟英明1988年3月17日采访记录。

[8] 甘红红向佟英明提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