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罗宗文:《江津三晤陈独秀》,唐宝林主编《陈独秀与中国》总第55期,2006年2月,第6页。.比~奇·中+蚊~徃~ ~首_发/
[22]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朱家骅档案:301-395-2。
[23] 郑学稼:《陈独秀先生晚年的一些事》,台北《传记文学》第30卷第5期。
[24] 许伯建:《陈独秀拒收蒋介石捐款》,《世纪》1994年6月号。
[25] 自然是蒋介石,看来何之瑜是知道这笔钱的来源的,只是瞒着陈独秀,现在陈既逝世,也就不必隐瞒了。对照朱家骅和陈布雷的信,应该是8000元,少了3000元,这又是一个待考的谜。
[26] 熊安东:《陈独秀晚年是“清苦”的》,《陈独秀与中国》总第58期,2006年9月,第7页。
[27] 上海《革命史资料》1987年第7期。“武荣碑”是“汉故执金丞武荣之碑”的简称,民国时期出土,书法介于篆隶之间。
[28] 《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1940年1月31日。
[29]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9年9月15日。-x_i/n^r′c*y_.^c-o¨m′
[30] 手稿影印件。
[31] 上海《革命史资料》总第7期,1987年8月。
[32] 《赠程里鸣联》,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编注《陈独秀诗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第189页。
[33] 罗宗文:《江津三晤陈独秀》,唐宝林主编《陈独秀与中国》总第55期,2006年2月,第7页。
[34] 上海《民主与统一》1939年第2期。
[35] 《张定回忆录》(手稿)。
[36] 台静农:《酒气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台北《联合报》1990年11月11日。
[37] 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每周评论》第25号,1919年6月8日。
[38] 《陈独秀致魏建功、台静农的信》,1942年5月1日,手稿,中央档案馆藏。
[39] 转引自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7年7月,手稿。
[40] 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7年7月,手稿。
[41] 魏建功为陈独秀著《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作的序,《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商务印书馆1949年清样稿。~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直到2001年,此稿才由笔者推荐给中华书局出版。
[42] 文天谷:《汉字并不难认、难记——陈独秀文字学研究评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43] 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