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您敞亮,一块六毛。
张浩说:给您一块七,我在喝一碗豆腐脑行吗?
瞧您说的,什么行不行啊!这可太行了,当即,老板就打了一碗豆腐脑过来,您喝着,我去给您收拾包子。
不一会儿,张浩提着包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收进空间,自己这不想做饭的时候,拿两个出来啃一啃。
张浩心想,这太早了,去街道不好,人家有事要忙,还是等会儿去。
自己虽然有原主所有记忆,但是还是想,自己看看这老北京西九城。
现在53年还没有实行票据,路上做小生意的,沿街铺子全都开着的。
北京有个顺口熘: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西大恒。”说的都是过去大栅栏地区的商户银号。
这句话还有一个购物版,“鞋买内联升,帽买马聚源,布买瑞蚨祥,茶买张一元,咸菜六必居,电影大观楼,点心正明斋……”。
虽然没有清末那样鼎盛,还有一些商户关门,有的走了,但是己经有点那意思了,真是好不热闹。
现在虽然人民穷,但是走在大街上,看到人们那激昂的情绪,张浩瞬间被感染。
有种内心升华的感觉,有种见证中华之崛起的感觉。
特别是张浩参加了抗美援朝,参与这场立国之战的人,有种生而无悔做华夏人的感觉,内心激动万分。
根据后世有人调查,建国初这几年,是中华民族,幸福指数最高的几年。
这个时代,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那内心的激昂,是任何时代的人,无法体会到的。
不知不觉,张浩走到了正阳门,大栅栏这一块。
这边做生意的就更多,这边居住的人群,也是以商家居多,南锣鼓巷那块工人手艺人比较多。
路上,张浩拿出手表看了看,又收了回去,这得找个地方吃午饭。
打眼一看,嘿!前面有一个大前门小酒馆,不知道有没有吃的,走进去一看,只有几个人在喝酒,问问。
说道:掌柜的,有没有什么可以垫肚子的。
掌柜的一见有生意上门,连忙说到:我们这是小酒馆,只能给您烙几张饼,有下酒菜,花生,咸菜,涮肠,牛肉。
张浩心想也可以啊!这年头不错啦!说道:那就麻烦掌柜了,给我烙两张饼,来盘花生米,一盘蒜肠,再打二两锅头。
得嘞!饼要等一会儿,其他的我先给您端上,我们家的咸菜,可是一绝,你要不来盘尝尝。
行啊!试试就试试。
这时候,小酒馆人也慢慢多了,都是些干窝脖的来打酒,也不坐,就在墙根蹲着,一口酒,一口咸菜,一口窝窝头,也别有一番风味。
张浩坐好后,拿起筷子先尝了个花生米,嗯,不错,尝了一下咸菜,确实如老板说的,味道确实挺好,给自己倒了杯酒,还没咽下去呢?就一口喷出来。
大家伙瞧他喷出酒来,都是面带笑容。他们心里都门清,这贺老头酒里掺水不是一天两天了。
张浩怒道:掌柜的,这酒怎么回事儿,你给解释解释,张号一脸寒霜。
贺老头看他一身军装,腰间还别的手枪,一看不好惹,军爷,误会,误会,小老头搞错了,马上给您换。
张浩连忙说道:掌柜的,我们解放军要叫同志,您这酒里掺水,这叫什么,这是店大欺客,剥削劳动人民吗?
这大帽子扣的,老头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