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还要看商律,把律法熟读于心,否则作为大理寺卿,他连商朝律法都不清楚,说出去就才不配位了。/r+u\w!e+n¢.·n+e,t′
宋惜惜依照往常那样送他出门去,两人之间颇有默契,只是如今宋惜惜心思多了一重,每回相送,都下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
她想管好自己的心,是要和他过一辈子的,但是心得管管好,别真付托了出去。
他虽然说不会娶什么侧妃之类的,可这不是他能决定的,梁绍这样的人都有上司赐妾侍,皇上和慧太妃能不给他张罗几个,延绵子孙?
身为皇家的人,开枝散叶尤其重要,皇室宗亲也会有人盯着他的子嗣,若少了,不得找她这位正妃的麻烦啊。
她也没见过只守着一位正妻的皇室子弟,他们屋中能维持个位数的都不多见,超过十人的不在少数。
她可以存感激之心,但是真的不能动心。
但是心是管不住的啊,心和脑子距离那么远,脑子说不要动心,心却动自己的。\w.a!n-b?e¨n..,i,n!f¢o^
翌日,宋惜惜命人去给平西伯府下了帖子,请老夫人和三姑娘过府一聚。
本是请的明日,结果收到帖子之后,没一个时辰她们便来到了国公府。
宋惜惜今日穿得随意,听得她们来,急忙便让宝珠更衣。
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襦裙,披着一件湖水蓝披风,发髻上饰了云纹如意簪,手腕上是带着之前平阳侯老夫人送回来的镯子,素净中见典雅。
她来到正厅,梁嬷嬷已经招呼她们坐下吃茶,她们身侧站着两名婆子侍女。
见宋惜惜来,母女连一同起身,福了福,“宋姑娘好!”
宋惜惜还礼,“老夫人好,王姑娘好,快快请坐。”
第276章 你和离的原因
老夫人穿着石青色织锦云纹棉袄,手里捧了个汤婆子,她大约五十来岁的模样,头发有些花白,发髻梳得一丝不苟,人也颇有威严。`幻\想/姬_ _更+新_最?全!
再看三姑娘,穿得很是素净,白色狐裘下,是一身杏子黄的襦裙,二十来岁的年纪,长得漂亮,只是面容略带了一股死气沉沉的气息,若不是这一抹杏子黄,感觉她整个人的气质,要比她母亲还要老气。
宋惜惜请她们入座之后,解释道:“前两日老夫人来了帖子,只是那会儿我们家瑞儿正在治疗,小女一时分不开身去会客,怕失礼了,所以才叫人回绝,如今他好多了,便想请二位到府一聚,多谢你们惦记瑞儿的心意。”
那日她们下帖子来,是说问候和探望小公子瑞儿的,宋惜惜自然是要这样说的。
老夫人问道:“小公子如今可好?”
“好多了,劳老夫人惦记,是他的福分。”宋惜惜说。
老夫人露出了微笑,道:“我知道你们国公府什么都有,只是近日得了一根百年人参,便想着送过来给小公子补补身体。”
她说着,那老婆子便端着锦盒上来,对宋惜惜福身,“还望姑娘不要嫌弃。”
宋惜惜道:“这怎么好意思?你们能来探望瑞儿,小女已是感激不尽,怎可再收如此名贵的药材?”
“姑娘拿着吧,就当是我们平西伯府的一点心意。”老夫人叹息,但脸上也有欣喜之色,“往日我们两府虽鲜少来往,但我们是敬佩国公爷的,如今得知小公子尚在人间,也十分高兴,姑娘若不收下,便是瞧不起我们平西伯府。”
宋惜惜也不客套了,起身道谢之后叫梁嬷嬷收下人参。
老夫人显然还想客套几句的,但是三姑娘有些耐不住了,直接问宋惜惜,“宋姑娘,你能否告诉我们,为何要与战北望和离?他是否人品德行有亏?”
老夫人沉下脸来,“清儿,不得无礼。”
三姑娘王清如站起来,福了个身,却依旧固执地道:“我知道冒昧了,但还请宋姑娘如实相告。”
“三姑娘名字也有清字?那可真是巧了,不知道是用哪个清字?”宋惜惜笑着问道,先避开她有些咄咄逼人的语气。
“清水的清,我叫王清如,宋姑娘说也有个清字,是指您哪位也有清字?”
宋惜惜笑着道:“哦,那不是同一个清,我二嫂孔曼青,用的是青草的青。”
提起亡嫂,王清如的态度收敛了许多,轻声道:“原来如此。”
她轻轻地叹息一声,坐了回去。
见她不若方才那样焦躁了,宋惜惜这才说,“方才三姑娘问说我与战北望和离的原因,自是因为他要娶平妻,我容不下。”
“男子娶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宋姑娘当真因为此与他和离?”三姑娘显然不相信。
宋惜惜道:“没错。”
三姑娘眸色疑惑,“为何?不就是娶个平妻吗?平妻顶多算个贵妾,撼动不了你正妻的位置。”
宋惜惜心里想,哪里没撼动?他都言明了,心里只有易昉。
但这样的话,她不可能跟三姑娘说,如今和当时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她只能说:“娶我的时候,他说了不纳妾,他违背了当初对我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