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或者是小气之类的话。?幻~想/姬/ /免^费?阅/读/
就这么几年下来,嘉仪郡主从她这里掏了几乎上万两银子,就为了那见都没见过的胭脂楼。
高嬷嬷跟了太妃这么多年,从府邸跟着她进宫,自然心疼她的银子,便提醒道:“怕是又来拿银子,太妃,那胭脂楼瞧着也不赚钱,要不结了吧,免得隔阵子又来拿银子,这几年可没少花进去。”
这么多银子哪怕扔到水里还能听个响声呢。
慧太妃也觉得这胭脂楼开得委实有些失败,但是要她关闭了,她觉得丢人,德贵太妃那胭脂铺子一直都赚着银子,她的却要亏损,她就不信经营下去,会一直亏。
不蒸馒头争口气呢。
这般想着,她把大长公主和嘉仪郡主请了进来,听得果然是为胭脂楼的事,慧太妃忍不住埋怨,“怎地你跟德贵太妃开的铺子年年分银子,哀家这胭脂楼比你们的大,怎么就要年年亏损?你原先说的独门秘方呢?”
嘉仪郡主自然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这套说辞已经用了无数遍,不外乎就是需要守一守,在做促销打响名声,自然是要亏损的,等以后名声响了,银子就如流水般来。·兰\兰~文^学* ¨已?发¢布_最.新?章/节?
这套说辞是打动不了慧太妃的,她本就不指望着多赚钱,只想着要把德贵太妃比下去。
不过,大长公主只是抬眸淡淡说了句,“怎地?慧太妃是拿不出银子来了?如果实在拿不出来,便把你那份卖给德贵太妃吧,她一直说着想要呢。”
这句话一出,慧太妃无视高嬷嬷的使劲摇头打眼色,叫人去取银子。
这一拿,又拿出了三千两,大长公主和嘉仪郡主心满意足地走了。
她们母女一走,高嬷嬷就心疼地说:“太妃,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那胭脂楼就是个无底洞啊,怎么都填不满,还不如卖了呢。”
慧太妃也心疼银子,她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没理由她和德贵太妃开的铺子能赚钱,哀家的胭脂楼反而不能赚钱,哀家的是两层,比她那个要大得多,种类繁多,品质也好,再过些时日一定能赚钱的。!幻,想!姬· ¢最*新`章?节*更~新¨快·”
高嬷嬷道:“只怕那胭脂楼是赚钱的,但她们瞒报,说一直亏本您也不知道啊。”
“怎不知道?不是有账本么?账本都是有送来的,再说,账本不是你帮哀家看的么?”
“账本可以伪造啊。”高嬷嬷叹气,“太妃,下次她们再来拿银子,不能再给了,原先那些就当是亏了吧。”
慧太妃心头腹诽,本也不想给的,只是大长公主那双眸子一扫过来,她心里就莫名觉得有点害怕,再说也不愿丢了这面子。
她忽然想起宋惜惜来,如果是宋惜惜,她会不会给这银子?
第225章 姑母以后少些进宫吧
在慧太妃那里拿的银子,大长公主又散了一些出去,让酒馆茶肆的说书人继续拿宋惜惜不守孝来大做文章。
见国公府那边一点回应都没有,甚至还关闭了府门不出,大长公主以为她是怕了外头的骂声,心里不知道多痛快。
跟她作对,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她乘胜追击进宫面圣,跟皇帝说谢如墨娶宋惜惜实是为他的帝位埋下了祸根,为江山社稷稳定计,应该阻止宋惜惜嫁入北冥王府。
她本以为皇帝听了之后会深思,殊不知他竟是板脸冷道:“姑母说的什么话?皇弟与惜惜皆是武将,收复南疆护卫国土,对朕对朝廷都忠心耿耿,再说,皇弟与朕乃手足,自小亲厚,皇弟绝不会生出别样心思来,姑母莫要胡乱揣测。”
大长公主一怔,随即摆起姑母的架子,厉声道:“愚蠢,人心岂是绝对信得过的?皇家手足相残的事还少么?皇帝如此轻率相信他,只怕他要利用你的信任,行不轨恶事。”
皇帝的脸色甚是难看,玉扳指摘了下来重重放在了案桌上,眸色冰冷阴郁。
吴大伴在一旁眉毛迅速掀起,再急忙跪下,“大长公主,请千万慎言啊,这样的话若传了出去,满朝文武只怕会说您挑拨皇上与北冥王的兄弟感情,于您不利,于皇上和北冥王也不利,如今天家和睦,君臣有度,且北冥王与宋姑娘的婚事已经定下,皇上若下旨毁人姻缘,叫天下人怎么看待皇上啊?”
大长公主看着皇帝放在案桌上的玉扳指,她皱起了眉头,吴公公说什么她不在意,但皇帝的态度她看在了眼里。
皇帝根本听不进去她的话,还嫌她多事。
这扳指乃是先帝送给他的,先帝若不高兴的时候,也会摘下扳指放在案桌上,这是很不悦才会有的动作。
她沉了一口气,算是退了一步,“皇帝,姑母也是为你好。”
皇帝淡淡说:“姑母若真为侄儿们好,那就在皇弟大婚的时候赠些田庄铺子,相信皇弟和宋惜惜会感念姑母爱顾之恩。”
大长公主一滞,抬眸看了他一会儿,才缓缓地叹了口气,“自古忠言逆耳,皇帝今日便权当姑母没来过吧。”
皇帝语气淡漠,“姑母确实不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