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的雨来得突然。`第`一\墈`书^惘\ _已¢发?布~蕞¨欣,漳*洁.我们刚走出旅馆,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激起一片泥腥味。我退回屋檐下,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雨幕中远处的佛塔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晦气!"老张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这鬼天气,还怎么去考察?"
老邻居却盯着手机屏幕,眼镜片上反射着微光:"国内专家回邮件了。那个瓷盘...有问题。"
"假的?"我问。
"不完全是。"老邻居把手机递给我,"釉料成分检测显示钴料中含有缅甸本地的矿物成分,但烧制工艺确实是明末的。专家推测可能是永历朝廷流亡期间,在缅甸临时搭建的窑口烧制的。"
老张凑过来看手机:"这么说,是真品?"
"但款识是后加的。"老邻居指着邮件中的一段文字,"'大明嘉靖年制'这几个字是后来刻上去的,为了抬高身价。盘子本身应该是永历时期的,但并非官窑,可能是随行大臣的日用器皿。"
雨小了些,我们决定按原计划去城郊的几处古迹看看。玛丹昨天提到的废弃佛寺尤其让我在意——那里或许会有线索。
叫了辆破旧的出租车,我们沿着泥泞的公路向北行驶。¨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车窗外,雨中的稻田泛着银光,偶尔能看到农夫披着棕榈叶做的蓑衣在劳作。司机是个沉默的缅族老人,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缅甸戏曲。
"就是前面那座山。"我用手机地图指给司机看,"山腰上的寺庙。"
司机突然转过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安:"那地方...不好。很久没人去了。"
老张拍拍司机的肩膀,用半生不熟的缅语夹杂着英语说:"没关系,我们就看看,给钱,多多的。"
车在泥泞的山路尽头停下。司机不肯再往前,指着一条被杂草掩盖的小径,做了个合十礼就调头离开了。雨已经停了,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草木气息,混合着某种若有若无的檀香味。
"这地方..."老张拨开挡路的藤蔓,"阴森森的。"
小径尽头是一座半坍塌的佛寺,红砖结构的墙体爬满了青藤,门廊上的木雕已经腐朽,但仍能辨认出一些飞天和神兽的图案。奇怪的是,主殿的屋顶虽然破败,却意外地保存完整,金色的塔尖在雨后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看这里。"老邻居蹲下身,指着门槛上一处几乎被青苔覆盖的刻痕。他用手帕擦去苔藓,露出几个模糊的汉字:"...明...历...戌..."
"永历戊戌年?"我心头一跳,"那是1658年,永历皇帝逃到缅甸的前一年。`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
老邻居的手微微发抖:"这寺庙...可能真和南明遗民有关。"
我们小心翼翼地踏入佛寺。殿内光线昏暗,潮湿的空气中飘着霉味和一种奇怪的香气。墙壁上的壁画已经褪色,但依稀可见一些中国传统山水和花鸟的痕迹,与典型的缅甸佛教艺术截然不同。
"这不对劲..."老邻居的声音有些发颤,"这些画风...分明是明朝晚期的风格。看这山石的皴法,典型的吴门画派影响..."
老张用手电筒扫过墙角:"嘿,这儿有东西!"
那是一堆腐朽的木头,仔细看能辨认出是些家具残骸——可能是供桌或经柜的碎片。老邻居像发现了宝贝似的扑过去,从碎木中捡起一块黑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