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京城寻宝记 > 第64章 禹迹探骊(六)

第64章 禹迹探骊(六)

清晨的禹城笼罩在一层薄雾中,街边早点摊的蒸笼冒着白汽,炸油条的香味飘出老远。/w?o!s!h!u·c*h_e?n~g,.·c!o*m¨我们仨起了个大早,准备去白塔寺探个究竟。临出门前,小栓神秘兮兮地塞给我们每人一个油纸包。

"奶奶起早烙的葱油饼,趁热吃。"

饼还温着,咬一口,葱花混着猪油的香气直冲脑门。老张三两口就解决了一张,抹抹嘴说:"小栓,你奶奶这手艺,开个饭馆准火。"

小栓挠挠头笑了:"村里人都这么说,可奶奶舍不得家里的地。"

我们沿着泺清河往城西走。河面上飘着淡淡的雾气,几个老头已经在岸边支起鱼竿。晨练的大妈们排着队,在广场上跳"最炫民族风",音乐声惊起一群麻雀。

"看那边。"老邻居指着河对岸。

晨雾中,一座白塔若隐若现,塔尖在朝阳下泛着金光。那就是我们要去的白塔寺——禹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据说始建于唐代。

"先吃点东西再过去。"老张的鼻子比狗还灵,循着香味就钻进了一条小巷。

巷子里是禹城有名的早市,挤满了卖菜的、卖肉的、卖早点的。一个满脸皱纹的大爷守着口大铁锅,锅里油花翻滚,正炸着金黄油亮的房寺油酥烧饼。

"来六个!"老张掏出钱包。

烧饼外酥里嫩,咬一口芝麻簌簌往下掉。我们站在路边狼吞虎咽,老邻居边吃边跟卖烧饼的大爷聊天。

"白塔寺?那可是老古董了。"大爷用围裙擦着手,"听说底下有地宫,藏着宝贝呢。前些年文物局来勘探过,没找着入口。"

正说着,旁边摊位传来一阵争吵声。一个穿着褪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揪着个农村老汉的衣领:"老东西,拿个假货糊弄我?"

老汉怀里抱着个包袱,急得直跺脚:"这是俺家祖传的铜佛,要不是孙子要交学费,打死俺也不卖啊!"

老邻居皱了皱眉,走过去问:"怎么回事?"

中山装男人松开老汉,上下打量老邻居:"关你什么事?这老家伙拿个做旧的铜佛骗我,要价五千!"

老邻居没理他,转向老汉:"能让我看看吗?"

老汉哆哆嗦嗦地打开包袱,露出一尊一尺来高的铜佛像,通体绿锈,造型古朴。*0-0?小~税!网~ ¢更¨薪_嶵`全^老邻居戴上手套,接过佛像仔细端详,又用指甲轻轻刮了刮锈色。

"开门到代的明代铜佛,"老邻居抬头对中山装说,"锈色自然,包浆厚重,五千你捡大漏了。"

中山装脸色一变:"你懂什么!我是'聚古斋'的王师傅,在这条街上掌眼二十年了!"

周围已经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有人小声说:"这是王瘸子,专坑乡下人的主儿。"

老邻居不慌不忙,从兜里掏出放大镜,指着佛像底部:"看这铭文,'大明宣德年施',字体工整有力。再看这铜质,"他轻轻敲了敲,"声音沉郁,是上好的青铜。最后看这锈色,"他刮下一小撮绿锈,"层次分明,最外层是孔雀绿,中间是靛蓝,最里层是朱砂红,这是几百年自然形成的,做旧做不出这效果。"

人群发出惊叹。王瘸子脸上挂不住了:"你...你谁啊?"

"北京聚宝斋的,玩铜器四十年。"老邻居把佛像还给老汉,"这佛市场价至少两万,你要是不懂,别乱说人家骗你。"

王瘸子灰溜溜地走了,人群爆发出一阵哄笑。老汉拉着老邻居的手千恩万谢,非要给一千块钱酬谢,被老邻居婉拒了。

"老邻居,威风啊!"老张竖起大拇指。

老邻居摆摆手:"这种人专欺负乡下人不懂行,该治治。"

这个小插曲让我们在白塔寺一带出了名。走到寺门口时,卖香烛的大妈认出了我们:"哎呦,这不是识破王瘸子的几位老师吗?来上香啊?"

白塔寺比想象中要小,但古意盎然。山门上的彩绘已经斑驳,但还能看出飞天和祥云的图案。院子里古柏参天,几个老太太正在大殿前烧香。那座白塔矗立在寺院西北角,七层八面,每层檐角都挂着铜铃,风一吹叮当作响。

我们绕着白塔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老邻居拿出那张绢布地图,又对照着寺院布局研究。

"'白塔之下,另有洞天'..."老邻居喃喃自语,"不在塔下,那会在哪?"

一个扫地的老和尚经过,听到老邻居的话,停下脚步:"施主可是在找白塔地宫?"

我们一惊。.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老邻居合十行礼:"老师父知道?"

老和尚笑了笑:"传说而已。不过寺后有一口古井,倒是有些年头了。"

顺着老和尚指的方向,我们来到寺院后院。这里少有人来,杂草丛生。角落里果然有口古井,井台用青石砌成,上面刻着"唐贞观年造"几个字。

"贞观...那是唐太宗的年号。"老邻居眼睛一亮。

井口被一块石板盖着,上面压着几块石头。我们合力搬开石头,掀开石板,一股潮湿的凉气扑面而来。井很深,借着阳光能看到井壁上长满青苔,水面在约十米下方泛着微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邻居用手电照了照井壁:"看那里!"

在距井口约三米处的井壁上,有几块砖头明显凸出,形成一个可供踏脚的小平台。再往下看,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类似的凸起,一直延伸到水面附近。

"这是...梯子?"老张眯着眼看。

老邻居点点头:"古人修的暗梯。我猜这井通着地宫。"

小栓自告奋勇:"俺先下去看看!"

我们系好绳子,小栓灵活地攀着井壁凸起往下爬。不一会儿,他在水面附近喊:"这儿有个洞!"

我们依次下井。井壁湿滑,青苔让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下到水面附近,果然看到一个半人高的洞口,里面黑黝黝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