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些“不被系统允许说出口”的情绪,有一天能长成自己的台词。
但他们没想到,这一切会被系统主动“听见”。
会议室陷入沉默。
陆焱轻声说:
“所以,第十三幕,不是我们写的。”
“是他们帮我们写的。”
“他们”指的是那些曾被这部剧触动、但从未说出感想的观众。
系统日志显示:在第十至第十二章播出后,有153位观众未留下评论,但其观感模型出现强烈“情绪嵌入反应”。
他们不说话,但情感在系统中留下回音。
而第十三幕,就是这种“共鸣回声”自动生成的“情绪结晶”。
“要不要采纳?”陆焱问。
沈归没有立刻回答。
他沉默许久,走到后台存档柜,翻出一本旧剧本笔记本。
那是他在剧场打工初期写的,封面已褪色,扉页潦草写着:
“总有一天,我希望不靠系统、不靠评分、不靠观众,我自己写一部剧。”
他合上本子,眼神坚定。
“我们采纳。”
陆焱勾起嘴角:“我就知道你会同意。”
系统接收更新:
【第十三幕·正式采纳】
命名为:《沉默剧本》
作者:系统自动构建 · 共鸣观众匿名补全
情感属性:非格式型 · 无台词演出 · 以沉默进行表演
特别注释:本章可被副本梦境直接调用,转化为“无声回响副本”
随即,系统后台首次开放“无声剧场”接口。
——这是一个没有语言的副本空间。
观众无法通过耳机听到对白,也无法通过文字读取内容,只能依靠“情绪数据传感”读取场景波动。
而当第一位观众进入“无声剧场”后,剧场系统记录到:
“心跳加快”
“眼泪自然流出”
“手指无意识抓紧座椅边缘”
尽管没有一句话。
尽管没有一个剧中角色正面说出“我爱你”“我想你”“我等你”。
但第十三幕,击中了所有人。
后台自动弹出注释:
“不说一句台词,也能把爱说完。”
“这不是一部剧的延续,是一次感情的回答。”
“这不是结尾,而是‘他们没说的’,仍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