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沟的夜空恢复了平静,但兵工厂保卫战的硝烟味似乎还未完全散尽。-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那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让陆沉和根据地的领导层都深刻认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火力支援的严重不足。
无论是之前平型关的战斗经验,还是这次兵工厂的险情,都赤裸裸地暴露出,在面对日军普遍装备的掷弹筒和轻型迫击炮时,我方往往只能依靠轻机枪和步枪进行火力压制,缺乏有效的曲射火力进行反制和支援。这种不对称的火力,让我方在战斗中时常陷入被动,付出不必要的伤亡。
“如果当时我们有几门迫击炮,哪怕是掷弹筒,阵地前的开阔地就能形成一道死亡屏障,小鬼子的特种部队根本没机会摸得那么近!”在战后的总结会上,警卫连连长王大力拍着桌子,语气激动。他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陆沉默默听着,心中早己有了计较。系统仓库里,那张【82毫米迫击炮(简化版)图纸】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这种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典曲射武器,结构相对简单,对工业基础要求不高,威力却相当可观,射程也能满足营连级火力支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非常适合根据地山地游击作战的环境。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迫击炮!”陆沉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不仅是为了兵工厂自身的安全,更是为了提升整个根据地部队的攻坚和防御能力。”
他的提议得到了老王厂长和政委的一致支持。之前忙于通用机枪的研制,现在机枪初见成效,也是时候将迫击炮的研发提上日程了。
说干就干。散会后,陆沉立刻将自己关在绘图室里。他知道,从系统科技树的【火炮】分支下解锁这张【82毫米迫击炮(简化版)图纸】,己经消耗了他之前积累的大部分工业点数和一次宝贵的解锁权限。·顽? ? .鰰.栈/ .埂-欣-嶵′快~图纸虽然标注了“简化版”,但上面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现代工业的智慧。要将它在根据地简陋的条件下复刻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首先面临的,就是炮管材料问题。迫击炮发射时,炮膛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和高压火药燃气,对钢材的强度、韧性和耐用性都有极高的要求。现有的钢材,即便是老铁叔团队冶炼出的“最好”钢材,也仅仅是勉强达到了通用机枪枪管的要求,用来制造迫击炮炮管,恐怕还差得远。
陆沉找到了正在为“先锋二号”车床维护保养的老铁叔,将迫击炮炮管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详细说明了一遍。
老铁叔听完,布满皱纹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半晌才说道:“陆工,你这又是给俺老汉出难题咧!造枪管的钢,咱还能勉强对付。这炮管……啧,可不是闹着玩的。膛压那么高,万一炸膛了,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陆沉理解老铁叔的顾虑,但他更清楚迫击炮的重要性。“老铁叔,我知道难。但再难,我们也要想办法攻克。根据地的部队,太需要这种利器了。您老经验丰富,能不能想想办法,比如,在现有钢材的基础上,尝试加入一些其他金属元素,看看能不能提升性能?”
老铁叔吐出一口浓烟,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你小子,就知道给俺找硬骨头啃!行吧,俺再琢磨琢磨。前阵子缴获的那几门日军九二式步兵炮残骸,上面有些合金钢的部件,俺们正在分析成分。.k¢a′k¨a¢w~x¢.,c·o*m¢看看能不能借鉴一下,搞出个‘土法合金钢’来试试。”
“太好了!材料方面,就拜托您老费心了!”陆沉心中一喜,老铁叔肯钻研,事情就好办一半。
炮管材料的攻关开始了,与此同时,炮管的加工也是一大难题。82毫米的口径,不算特别大,但对内膛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要求极高。陆沉计划利用“先锋二号”炮塔车床对炮管内膛进行初步的镗削加工,但这台车床毕竟是为加工复杂小零件设计的,用来加工长径比较大的炮管,精度控制和刀具损耗都是巨大的挑战。
“老齐,炮管的内膛加工,你这边有没有把握?”陆沉找到了负责机加工车间的老齐。
老齐看着图纸上炮管的技术参数,摸着下巴沉思道:“陆工,用‘先锋二号’镗内孔,长度和精度是个问题。咱们缺少专用的深孔钻头和镗刀,而且校准起来也麻烦。不过,可以先试试看,用短料试验,一点点摸索经验。”
“好,我们就先用短料试验,步步为营。”
在迫击炮炮身紧张研发的同时,炮弹的研制也被提上了日程。没有炮弹的炮,就是一根烧火棍。陆沉深知这一点。他参考了之前缴获的日军九西式90毫米迫击炮榴弹和八九式掷弹筒榴弹的设计,开始着手绘制82毫米迫击炮弹的图纸。
炮弹主要由弹体、尾翼、引信和发射药筒组成。弹体的铸造相对容易一些,兵工厂己经有了一定的铸铁经验。尾翼的加工,则需要薄钢板冲压和焊接,这对于钳工和钣金工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
最难的,还是引信。引信是炮弹的“大脑”,结构复杂精密,既要保证发射和飞行过程中的安全,又要在命中目标时可靠起爆。根据地缺乏精密加工设备和合格的火工品材料,想要独立制造出合格的引信,简首是天方夜谭。
陆沉眉头紧锁,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仿制结构相对简单的瞬发引信,或者尝试修复利用缴获的日军炮弹引信。这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至少能让炮弹先“响起来”。
日子在紧张忙碌的攻关中一天天过去。老铁叔的炼钢炉旁,日夜炉火通明,他和徒弟们反复试验着不同的配料和冶炼工艺,希望能找到一种适合制造炮管的“土法合金钢”。机加工车间里,“先锋二号”的轰鸣声中,老齐带着技术员们,小心翼翼地在一段段废弃钢料上进行着炮管内膛的试加工,废品堆积如山,但经验也在一点点积累。
终于,在一个傍晚,老铁叔满身油污,却一脸兴奋地冲进了陆沉的办公室,手里举着一根黑乎乎的钢锭。
“陆工!成了!成了!俺们用新法子炼出来的钢,经过初步锻打和淬火,强度比以前的料子高出至少三成!”老铁叔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陆沉接过那根还带着余温的钢锭,仔细端详着。虽然外观粗糙,但他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潜力。他立刻安排人手,对这批新钢材进行了紧急的性能测试。结果令人振奋,虽然距离图纸上要求的特种炮钢还有差距,但其强度和韧性,己经勉强达到了简化版迫击炮炮管的最低要求!
“太好了!老铁叔,你们立了大功!”陆沉激动地拍着老铁叔的肩膀。
有了合格的钢材,炮管的试制工作立刻全面展开。经过数次失败和改进,第一根勉强合格的82毫米迫击炮炮管毛坯,终于在“先锋二号”车床上初步加工完成,并通过了初步的液压强度测试!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兵工厂,工人们欢欣鼓舞。虽然只是一根毛坯管,但它预示着,根据地拥有自己的“战争之神”,己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加快迫击炮的研发进度,陆沉从根据地主力部队中,挑选了几名有经验的老炮兵,又从后方识字的青年中,挑选了几个对物理和机械感兴趣的知识青年,组建了一个临时的迫击炮研发与试制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白天带着大家一起研究图纸,攻克技术难题,晚上则给他们讲解迫击炮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小小的兵工厂,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研发迫击炮的同时,陆沉也没有忘记对“暴风一号”通用机枪的改进。上次兵工厂保卫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他重新设计了枪管的固定卡榫,使其能够更快速地拆卸和更换;同时,在枪管外部增加了环状散热片的数量和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持续射击时间。改进后的“暴风一号”,虽然重量略有增加,但整体性能和战场适应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迫击炮的研制,并非一帆风顺。炮管的问题初步解决后,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迫击炮的底座和支架,看起来结构简单,就是一块钢板和几根钢管的组合。但如何保证它们在射击时能够承受巨大的后坐力,保持稳定,并且能够快速、精确地调整射角和方向,却大有学问。最初几次试制的底座,在试射时要么发生移位,要么就是支架变形,根本无法保证射击精度。
与此同时,炮弹引信的可靠性,也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众人头顶。几次试爆,都出现了哑火或者早炸的现象,让负责试制引信小组的成员们愁眉不展。
黑石沟的灯火,依旧夜夜通明。新的挑战,正等待着陆沉和他的团队去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