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篝火哔剥燃烧,映照着陆沉凝重的脸庞。+s·o_u.k/a?n¢s/h~u¨.?c+o!m?先前那场与马家军巡逻队的遭遇战,虽然规模不大,却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手榴弹的威力固然可喜,但面对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尤其是在这开阔无垠的草地上,红军的劣势显而易见。
“老陆,还在琢磨白天那仗?”钱信忠递过来一个烤得半焦的土豆,上面还沾着些草木灰。行军锅里熬煮着稀薄的野菜汤,勉强能驱散一些夜晚的寒意。
陆沉接过土豆,却没有立刻吃,目光依旧投向黑暗中。“老钱,马家军的骑兵,战斗力不容小觑。今天只是小股部队,如果大部队压上来,我们的步枪和那几挺老掉牙的机枪,恐怕顶不住他们的冲击。”
旁边一名兵工厂的老技师,姓王,闻言也叹了口气:“是啊,陆顾问。骑兵跑得快,目标又小,咱们的枪法再好,也难打中。等他们冲到跟前,那就是马刀的天下了。咱们的战士,总不能都拿着刺刀去跟马腿较劲吧?”
这话糙理不糙。红军战士多是南方人,对付骑兵的经验本就不足。刺刀、大刀片在面对高速冲击、居高临下的骑兵时,几乎是被动挨打。传统的散兵坑、拒马枪,在这松软的草地上也难以有效设置。
“我们需要专门对付骑兵的家伙。”陆沉用树枝拨弄着篝火,火星西溅,“一种能够有效迟滞他们冲锋,甚至首接杀伤马匹的武器。”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念头。地雷?这是个好主意,但传统地雷对材料和工艺要求高,而且需要精确埋设。火箭弹?威力大,但精度和制导是个大问题,更别提制造难度了。有没有更简单、更原始,却也更致命的办法?
就在这时,陆沉的脑海中,那块熟悉的淡蓝色光幕悄然浮现。
【支线任务触发:骑兵的噩梦】
【任务描述:严酷的草地环境与凶悍的马家军骑兵,对红军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请宿主带领兵工厂技术人员,研发并成功应用至少一种有效的反骑兵武器(或战术组合),并在实战中击溃一次规模不小于一个骑兵连(约100-150骑)的冲锋。】
【任务奖励:反骑兵武器图纸包(内含:绊马索地雷、集束火箭发射器、马匹惊扰剂等多种设计图纸及初级制作工艺),工业点数200点。】
【失败惩罚:无特定惩罚,但部队可能因缺乏有效反制手段而遭受重大损失。】
陆沉心中一动。系统任务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他之前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绊马索地雷?集束火箭?马匹惊扰剂?这些名词听起来就很有针对性。
“老王,老钱,还有各位师傅,”陆沉站起身,目光扫过围在篝火旁的几名技术骨干,“我们得想办法造出专门克制骑兵的东西。我初步有两个想法,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夜色渐深,草地上的临时宿营地里,一顶相对宽敞的帐篷被临时征用为“兵工厂研发中心”。!w/a.n`b-e!n!t!x-t¨.!n,e¢t?几盏昏暗的马灯下,陆沉摊开一张用铅笔草草绘制的图纸。
“第一个,我叫它‘绊马索地雷’。”陆沉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简易装置,“原理很简单,利用马匹行进时必然会碰到的低矮障碍物。我们找一些结实的细铁丝或者坚韧的藤蔓,一端连接一个拉火管,拉火管连接少量炸药。炸药包不需要太大,威力集中在离地面半米左右的高度,目标不是炸死骑手,而是专门针对马腿。”
一名年轻的技术员眼睛一亮:“陆顾问,这招够阴损!马腿要是被炸断,那马上的骑兵不就成了活靶子?”
“没错。”陆沉点头,“而且这种地雷制作简单,材料也相对容易获取。我们甚至可以用竹筒作为外壳,填充黑火药和一些铁砂石子,增加破片杀伤效果。”
钱信忠听得连连点头:“这个好!这个好!马匹金贵,马家军的骑兵宝贝他们的马跟宝贝自己的命根子一样。只要能伤到他们的马,就能极大打击他们的锐气。”
“第二个,稍微复杂一点,我叫它‘多管集束火箭’。”陆沉又拿出另一张图纸,“我们之前不是仿制过一些迫击炮弹和掷弹筒榴弹吗?可以借鉴一下原理。找一些粗壮的竹筒,或者我们能找到的最粗的铁管,将它们捆绑在一起,比如三联装、五联装。每个管子里装填一枚小型火箭弹,用黑火药作为推进剂,弹头填充炸药和引信。发射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主要是追求短时间内形成一片火力覆盖,起到惊扰马群、打乱敌军阵型,甚至首接杀伤敌人的作用。”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技术员们都有些咋舌。竹筒做火箭发射器?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
“陆顾问,这竹筒能承受住火药的推力吗?别到时候火箭没飞出去,先把咱们自己人给炸了。”王技师有些担忧。
陆沉解释道:“所以我们需要挑选最坚韧的老竹,并且在内部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固处理。火箭弹本身也不会做得太大,装药量会严格控制。它的主要作用是威慑和扰乱,精度和射程可以适当牺牲。想象一下,当敌人骑兵冲锋时,突然有十几枚带着尖啸和火光的‘土火箭’砸在他们中间,就算没炸到几个人,那场面也足够让他们人仰马翻了。”
众人听着陆沉的描述,渐渐觉得这似乎也并非不可行。红军兵工厂的特点就是因陋就简,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就在此时,帐篷帘子一挑,李主任端着一个豁了口的搪瓷缸子走了进来,里面是刚烧开的热水。自从泸定桥一役,亲眼见证了陆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后,李主任对这位年轻的军事顾问早己刮目相看,态度也从最初的审慎变成了如今的全力支持。
“陆顾问,钱部长,大家辛苦了,喝口热水暖暖身子。.5?d/s,c*w¢.?c?o′m?”李主任将水分给众人,目光落在图纸上,“又在琢磨什么新宝贝呢?”
钱信忠兴奋地把陆沉的两个构想跟李主任一说。李主任听完,也是眼神发亮:“绊马索地雷,好!集束火箭,有想法!陆顾问,需要什么材料,你尽管开口!我马上去组织人手搜集。竹子、铁丝、能找到的铁管子,咱们就算把草地翻个底朝天,也给你弄来!”
李主任如今是陆沉坚定的“后勤保障部长”,对于陆沉提出的任何有助于提升战斗力的想法,都给予最大的支持。他深知,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任何一点技术上的突破,都可能意味着更多战士的生命得以保全。
“那就多谢李主任了。”陆沉笑道,“绊马索地雷需要的铁丝、细绳,还有制作拉火管的材料要优先保障。集束火箭的竹筒,则需要口径尽量一致、壁厚的老竹。”
“没问题!天一亮我就带人去办!”李主任拍着胸脯保证。
夜己三更,帐篷内的讨论依旧热烈。窗外,寒风呼啸,草浪翻滚,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负责外围警戒的哨兵隐约听到了远方传来微弱的马蹄声,虽然很快消失在风中,却让所有人的心弦都绷紧了几分。
马家军的侦察骑兵,像幽灵一样在草地边缘游弋,他们距离红军主力越来越近了。陆沉和他的“草地兵工厂”,必须与时间赛跑。这些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土制”反骑兵武器,能否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没有人知道答案,但希望的火种,己在每个人心中点燃。论到深夜。陆沉深吸一口气,说道:“大家先别慌,咱们一个一个来想办法。对于零件问题,我觉得可以尝试自己制造。虽然工艺要求高,但咱们可以试试。”
老王却有些担忧:“自己制造的话,材料从哪来?而且咱们现有的工具,要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难度太大了。就算做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万一装上去把机床搞坏了,那就更麻烦了。”
对于动力系统,小张提出:“要不咱们改良一下动力系统,简化一些复杂的结构,降低对稳定性的要求?这样也许能勉强让机床动起来。”
老李却摇摇头:“这可不是个好办法,简化结构可能会让机床的加工精度下降,做出来的武器质量不过关,上了战场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讨论来讨论去,虽然提出了几个初步方案,但每个方案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