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晶冰心领神会,张健这才下来休息,点了根烟,又给几个手下扔了两个半盒子的烟过去喊道:“兄弟们抽着!”
“谢长官!”
转头又给几个黔军扔了两个半盒,不过却被退了回来,那满脸皱褶的黔军老兵说道:“谢长官,这个太没劲,我们抽不惯,还是不浪费了!”
说着,就看到他们各自拿出来自己的烟袋,他这时才发现,人家双枪兵抽的烟或许不是大烟鸦片,就是普通的旱烟,只是他们的烟袋和普通烟袋还都不一样。
这烟袋看着有些夸张,是竹子做的。造型各异,张健把退回来的烟又给了自己手下。
几个手下还瞪了几个黔军一眼,嫌他们不识抬举,他们也不问张健哪来这么多半包的烟。
张健没生气,好奇的问道:“你们抽的啥烟,我尝尝怎样?”
“这是我们家里人自己种的烟!”
那黔军把烟袋递过来,张健一闻就失去了兴趣,这太呛人了。抽了一口还给人家,就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说的家乡话,有沈晶冰这万能翻译在,他也能听懂,张健说的东北话,这帮人也能听懂,算是沟通无障碍吧。
军衔最高的中尉叫“蒙蚩”,是苗族人,原本这只是个姓氏,改土归流后他就干脆叫这个了。
据他们说,这烟袋是用他们当地的竹子根部做的,他们自己挖上合适的竹根,再去首饰店订做上烟嘴和烟锅子,做成成品。因此每个人的烟袋都不一样,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两个烟袋………
加上烟叶也是人家自己种的,走哪里都带着,跟川军走哪都带着辣椒面一样,这才有了双枪兵的称呼。
当然,以前也有真的抽大烟的,不过后来因为打兔子不给力就被中央军收编了。
说起来他们现在也隶属于中央军编制,整编的时候有黄埔出身的教官集训,把那些老弱和抽大烟的都给裁了………
这时,沈晶冰提醒道:“前面两公里有鬼子的观察哨,一个小分队!”
一个小分队也不少了,像个炮兵小队的样子,张健爬出来又观察一会回来对那黔军说道;
“老蒙,你去找万团长,两公里外那个小山头后面,我没猜错的话,有鬼子的迫击炮阵地,有口径和咱们一样的炮弹,你们从左右两边突击一下子,都给咱们抢回来,我来掩护!”
“是,长官,我这就去!”
这黔军也听话,万团长亲自组织了一百人的敢死队摸了过去,可走了一公里多,那鬼子小分队就发现了他们。
张健这时也开炮了,一口气轰了五炮,那小分队鬼子就剩俩昏迷的伤员了,沈晶冰提前把炮弹放在哪里,还多放了十几具尸体(从别处移过来的),再给他们尸体上弄上炮兵标识。
另外,又多放了一挺鬼子的九七式20毫米反坦克枪以及弹药。
敢死队听见炮声便冲了过去,他们是专业的,挨个给这些鬼子尸体补刀后,扛上炮弹就往回跑。
就这样,敢死队一个伤亡没有,张健就名正言顺的有了补给。
张健空间里的鬼子武器应有尽有,那反坦克枪还是在上海缴获的,后来国军没了坦克,鬼子就不用了。
这玩意的性能也就那么回事,战斗全质量为59kg,在350m距离上可以贯穿30mm镍铬合金钢装甲板,在700m距离上可以贯穿20mm镍铬合金钢装甲板。
对付鬼子坦克也足够了,张健用的话,能在一千米外干掉鬼子坦克,只是这后坐力有些大,对使用者很不友好,哎,凑合着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