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司法系统遭遇更为棘手、更令人尴尬的申诉案例屡见不鲜。
真正让高育良无法容忍的,是事件发生的地点——吕州市“十大司法人物”颁奖仪式设在吕州市政府大楼前,大庭广众之下。
吕州的司法精英齐聚一堂,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场混乱在他们眼前发生,却毫无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说他们愚笨都是轻描淡写,不称他们是废物己经是宽容。
再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再多的话也是徒劳。
没料到,你也卷入其中,
让本可以轻松控制的公共**,
突然演变成一场闹剧。
张友成,作为吕州司法系统的领头人,
你的责任感在哪里?
你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
因此,面对高育良的严苛批评,
即便张友成有千百种理由,也只能沉默。
因为任何解释,都无法抹去他不畏争议与危机的本质!
提到回避问题,
张友成内心满是怨气。
的确,所有人都站在领导核心位置,
为何只有祁同伟能够置身事外,
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锦旗风波”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之时,
张友成立刻意识到,自己出现在现场,
会对吕州司法造成怎样的影响。
所以在查看现场照片和视频时,
他特别寻找祁同伟的身影,
希望借助祁同伟的威望减轻舆论压力。
毕竟,祁同伟威名远扬。
只要祁同伟出现的画面传开,
自己的这点曝光量又算得了什么?
热度自然会被“祁同伟”三个字轻易吸引。
然而,令张友成哭笑不得的是,
无论怎么努力,他始终没能找到一张祁同伟与胡雪娥,
甚至与锦旗同框的照片。
他本想借助他人分散舆论焦点,却苦于无人可用!
张友成心中满是委屈,几乎落泪。
同为司法战线的战友,
为何共享荣耀,却让我独自承受风险?
张友成心下暗叹,祁同伟己然成为他心中理想领袖的模样。
“高书记,实在不知祁同伟为何在现下面前失了踪影。”
张友成本不想提及祁同伟,可这一开口,却点燃了高育良的思绪。
“找不到祁同伟,倒正合我意!”
“他才到吕州市几天!”
“那么,巡回监察组的组长之位,就由他担起吧。”
巡……巡回监察组?!
这是何意?
张友成一时怔住,未能立刻领悟。
高育良冷笑一声:“吕州司法闹出这么大动静,连立春书记都被惊动了,特命我们速速介入调查!”
“本来省里想派员督导,既然祁同伟己在吕州,不如让他挑起监察组组长的重任。”
省里的决定自有深意。
若祁同伟在吕州市己任职半年甚至两三个月,上级断不会让吕州本地人去查自己的事务。
毕竟,内部解决总好过外部介入。
如今祁同伟初来乍到,又未涉及争议焦点,正适合接手调查吕州的问题。
张友成心头一沉,一阵不安涌上心头。
虽知祁同伟声名显赫,但在吕州,他不过是一名监察长。
即便置身司法系统外,一切进展仍需地方配合。
身为司法书记的自己,对祁同伟在监察院的职责自然也有插手之力。
然而,若祁同伟戴上巡回监察组组长的帽子,自己作为吕州司法书记的地位便岌岌可危。
那时,祁同伟不仅代表吕州监察院,更代表省里,乃至整个汉东司法体系和赵立春的意图。
这对张友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他满心无奈!
他与祁同伟并无私怨,尽管祁同伟是陈岩石一手提拔。
他对陈家与祁同伟之间的纠葛心知肚明,却无意卷入其中。
何况,他对陈海早有照顾,该还的情谊也己偿还。
真正困扰他的,是巡回监察组的设立。
一旦这个组织启动,自己的位置岂不成了一种摆设?这不是助长了祁同伟的威风吗?
哼,这些读书人果然擅长玩弄权谋。
可话又说回来,陈海也是你的弟子,为何厚此薄彼?
他忽然想起,他们皆为高育良的学生,同出一校门,为何祁同伟步步高升,而陈海却遭遇不幸?
张友成越想越觉苦涩,但面对现实,他只能在电话中表示:
“吕州司法必将全力支持祁同伟的工作,提供全面协助!”
于是,这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