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游刚走进御书房,就对上太宗皇帝和德顺两双疑惑的眼。′w^a~n!g`l′i\s.o′n¢g\.+c·o^m·
他跪下行了礼。
太宗皇帝便迫不及待地问:
“温爱卿啊,你这是,出什么事了?”
上次搞温家那事,也没见他有个着急的样子啊。
温游起身,从怀里掏出信封,递给皇帝:
“陛下,您先看看这个。”
德顺将信呈给太宗。
太宗看了温游一眼,方打开来看。
只见信封里,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
太宗看了看信,脸上沉稳淡定的表情立刻就变了。
将信放到一边,他拿起刚才放到一边的书打开,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认真观察着。
许久,他才抬头:
“温爱卿,这信上说得可是真的?!这书,真是用麻做出来的?”
“回陛下的话,千真万确!久鸣县荒凉,荒地多,最不缺的就是麻。因此,这纸张的造价极低。再加上活字印刷,如今这样一本《三字经》在久鸣只卖八十文。其利润己达三成。”
“好!好啊!”
太宗皇帝抚摸着这本《三字经》,满脸都是激动和兴奋。
他要推行贫民、寒门子弟入学,其中困难最大的除了师资书本,便是笔墨纸砚。
如今市面上最便宜的书,也要卖到七八百文一本,这还是比较一般的普通手抄本。+新?完,本*神`站¢ *追`最′新!章-节^
若是珍贵书籍,哪怕是手抄本也要卖上十几两银子。
而普通人家,哪怕是京畿之地,一年也最多不过能赚二两银子。
贫民寒门的困境一首在于,没钱读书,也无书可读。
如今有了这便宜的书本,能读得起书的人定然更多!
此刻,太宗皇帝仿佛看到了未来朝堂上,没有世家把持,人才济济的画面。
他猛地站起身来:
“温爱卿。”
“臣在。”
“朕若调你去礼部,专管这纸张与印刷事宜的推广,你可愿意?”
温游跪下:
“臣领旨!”
太宗皇帝脸上的笑容再也压抑不住:
“好!好啊!温子璋,朕之贤臣也!德顺,传旨,着温子璋为礼部侍郎兼学政使,专职治学事宜。”
“臣温子璋领旨谢恩!”
“另,传旨冯远山,让他好好干!朕等着给他升官!还有沈家……这沈家宝如今干起正事来,倒像模像样的,给沈家赐个皇商,沈家宝为宣德郎。”
德顺忙应下:“是。”
*
在这个冬天,温游又一次升官的消息,很快便再次传遍了朝野上下。
苏凛扼腕,他的大将啊!
还好陛下没把邓明志也调走,不然他就是豁出老脸,也得找陛下哭去!
同届学子如今己经嫉妒不起来了。?求°?!书D±?帮?ˉ~ *%免o费¥阅?读<每次见到温游,都带了几分恭敬。
温游也不在意。
他淡定地休完假,才去礼部报到。
不过,他虽领了礼部副职,但他有特令,而且礼部本就清闲,礼部尚书也没给他安排什么事,只让他熟悉熟悉礼部的情况,顺便挑选一同出差的人手。
这悠闲的小日子过得,温游都有点儿不想干活了。
学政使,是要出差的。还是全国出差。
每个地方停留几个月,没个一两年,怕是回不来了。
温游这几日每天卡点上班,到点下班,回家再收拾收拾行李。
平日里最多的事,就是被温洋带着看看礼部其他官员的忙碌,然后等着沈家宝进京。
久鸣县的造纸厂和印刷厂就是由沈家和官府合办的,沈家出钱出力,官府提供保护,占利两成。
这两个月,纸张终于成型,久鸣县也热热闹闹得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