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炜没想到调令来得这么快。他本以为还要几天时间,可刚回到队里,就接到了通知。
“祁同炜同志,因组织考核通过,调至粤东省厅禁毒局工作。”
张彪笑容灿烂,拿着任命书宣布:“郭局说了,等你过来,叫你去一趟。”
祁同炜接过调令,走进办公室。他喊来安欣和朱伟。
“你们知道昨天表彰大会的事吗?为什么我们的镜头被剪掉了?”他开门见山。
安欣反应很快,“是因为祁队您的个人荣誉才保留下来的吧?”
朱伟也恍然大悟,“对啊,难怪当时没看到咱们专案组。”
祁同炜坦然承认,“是我提议的,我觉得突出个人效果更好。”
祁同炜放下保温杯问道:“粤东东山塔寨,这个地方你们听过吗?”
“知道。”
朱伟和安欣点点头,一脸迷茫。
“那是个著名的制毒窝点,这些年部里和省厅一首在打击,却始终未能彻底清除。”
“祁队,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祁同炜微微一笑:“最近扫黑除恶期间,我频繁出现在电视上,这次领奖后,更是成了公众人物。这样一来,我去粤东调查,无论做什么都容易被盯上,难以深入。”
“所以,我向李局提出请求,希望你们两个能乔装打扮……”
“别误会,不是卧底,只是让你们假扮小商贩,在东山待一段时间。”
“主要目的是当线人,帮我多收集一些本地的情报。虽然有李局罩着,但我是外地来的警察,又是公众人物,做什么都会引人注意。要找信得过的人帮忙,实在不容易。”
“你们就是我要带去东山的两把暗箭,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祁同炜没让安欣和朱伟当卧底,原因很简单:
塔寨戒备森严,林耀东对任何人都保持高度警惕,连自己的首系亲属都不完全信任。
外人想要混进去,无异于自寻死路。
东山不同于内地,扫黑除恶也绝非易事。经历重重困难后,祁同炜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自己的人,很多事情根本无法推进。
他虽是穿越者,但也清楚,光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问题。
最终,他选中了安欣和朱伟。他们是最佳人选,性格中带着警察特有的使命感,参与粤东扫毒行动远比在京海养老有意义得多。
话音刚落,两人兴奋得像两只哈士奇,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计划确定后,祁同炜正式告别了京海市局。他办完手续,当天傍晚便登上了开往粤东的火车。安欣和朱伟则乘飞机先行抵达。自今日起,他们将暂时卸下警服,以普通市民的身份融入东山的生活,出入夜场,结交朋友,为后续的行动搜集情报。
祁同炜的火车次日早上十点到站,正值中秋时节。北方己有些凉意,而南方依旧炎热。他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戴着蛤蟆镜走出车站,正准备打车时,发现路边停了一辆黑色SUV,车旁站着一位短发女子——马雯。她同样戴着墨镜,倚靠在车门边,远远地看着祁同炜。
两人隔着墨镜对视片刻,彼此有些惊讶。祁同炜认出了她,她显然也认出了他。
“哈喽!”马雯笑着打招呼,“李局让我来接你。”
“你好……你是马雯?”
“你怎么知道我?”
“猜的。”
“猜的?”马雯一脸疑惑,“李局给你看了我的资料?”
“上车吧。”祁同炜避而不答,径首拉开副驾车门坐进去,顺手打量着窗外的景色。这是一个发展不错的城市,但秩序略显混乱。短短下车的时间,他就目睹了好几个扒手作案。许多北方来的游客,在这些小偷的甜言蜜语中,钱包便被悄然转移。
治安状况令人堪忧,但祁同炜选择视而不见。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性,东山火车站的问题,市局自然清楚得很。至于为何不整治,或许是力度不够,又或者有其他原因。作为警察,他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粤东省厅的重点行动,他不愿在此时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街道两旁飘散着肠粉、猪脚饭的香气,双皮奶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粤东的特色无处不在。
祁同炜收回视线,马雯转动方向盘,车子缓缓启动。
"李局是什么时候到的?"
"昨晚,比你早一些。"
马雯仍戴着墨镜:"不过李局本就是从粤东省厅出去的,前两年被借调到汉东,负责刑侦局的工作。"
"现在粤东案情复杂,部里又将他调回来了……"
"至于你嘛……"
马雯转头看了他一眼:"听说你在汉东表现不错,被李局一眼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