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先生说玉微在作画上颇有天分,她立刻就要大手一挥,把所有作画所需的工具都买回来。1\3·1?t`x~t?.^c+o!m¢
“诶,老夫人不必如此。”文先生忙拦住了她,劝说道,“我看二姑娘不像是个有长性的人,须得循循善诱。若是一下子把许多东西堆在她面前,不说如今用不着,也容易把孩子吓得不乐意学了。”
要不怎么说文先生束脩收得高,还有大把的人排着队想请他呢。
人家在教导学生这方面,的确是有特殊之处。
卢氏听了他的劝,立刻冷静了下来,拜道:“多谢先生提点,不然老身险些好心办坏事了。”
文先生捋着胡须,露出理解的笑容:“老夫人也是爱之过切,人之常情而已。”
家里一共七个孩子,除却刚出襁褓的玉衡,几乎个个都有着落了,只剩一个玉微迟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身为大家长,卢氏心里怎么可能不着急?
若孩子实在处处平庸也就罢了,如今知道还是有专长的,从前尚且能压抑的激动,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不过在玉微面前她虽然没露声色,私底下却先和两个儿媳说了,又专门写信告诉了大孙女,还在信里把文先生好好夸赞了一通。-求,书*帮? ?首.发¢
瑶光接到信的时候,景阳正在身旁,夫妻二人凑在一起看了。
“八郎,咱们可得好好谢谢文老先生。”她依偎在景阳怀里说。
“那是自然。”景阳沉吟了片刻,说,“文先生的长子今年四十三岁,没考上进士,也不准备考了。我看刑部的卷宗,湖南那边会缺几个县令。
改明儿我叫人拿一封银子悄悄送到吏部,就让文家老大补录个候补吧。”
吏部那边都是人精,他悄悄找人去,人家也知道背后是谁。
一个县令而已,顺水的人情,吏部官员很乐意卖给他这个太子最好的弟弟。
当然了,他也是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圣人。文先生那边,肯定会让他家人知道这馅饼是怎么来的。
瑶光对官场制度不熟,闻言担忧道:“八郎这么操作,会不会落人话柄?”
她倒是不担心景阳枉法。毕竟以景阳的性格,会在规则范围之内徇一些私情,却绝对不会主动去做枉法的事。¢1¢5!8?t+x`t*.-c?o¢m¨
“不会,你放心。”景阳笑着揽住她的纤腰,低声和她解说本朝的科举和入仕制度。
本朝的科举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还规定了答题的格式,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八股取士。
虽然在后世人看来,八股取仕的制度是落后的、是僵硬的、是刻板的,早该淘汰了。
但每一种制度的诞生,都必然有催生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