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他只能向杭州的朱慈烺求助。
而后,对方也只是得到一座空空荡荡的洛阳城。
自此,中原的李自成,关中的孙传庭,川蜀的张献忠,数股实力时而联合抗清,时而也会爆发一点小摩擦。
天下却在这种情况下,渐渐稳定了下来。
另一边。
某座雅间内,数名穿着不凡的男子围在桌旁,个个愁眉不展的盯着面前的酒菜唉声叹气。
“郭大人,听说前几日,你去信请求太子移驾南京了,不知殿下的意思是?”
“还能如何,不过是了无音信罢了!”
“真是岂有此理,天下危在旦夕,而他,居然躲在杭州守孝?”
“徐大人切莫胡言,小心隔墙有耳啊!”
说着,几人相继苦笑起来。
没有太子在那劲主持大局,他们便只能竭力的去维护。
通过各种协商勉强维持着局面不坏,倒也别说,以往他们对那些言官虽然算不上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觉得他们有多可恶。
可是而今,但凡有言官敢说一句话,南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能把他们的打的亲娘都不认识。
他们也很无奈啊,不这样做,那是真没有办法啊。
而太子不在南京城,也就直接导致了护卫南京的兵力很少。
无论是对岸的李自成,还是清军,数次试图进攻南京。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自保,久而久之倒也出现了几个勉强可以稳住局面的大臣。
其中,一个是曾剿灭过无数贼并的朱大典,另一个,却是曾经有过小心思其他小心思的马世英。
最后一个更是让人想不到,居然是被人举着想要当皇帝唐王。
就是这些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人,在南京城要么依靠藩王的身份,要么用退休官员的身份,硬生生依靠着强大的号召力,将朝廷这杆大旗给撑了起来。
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远在杭州的太子朱慈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反对。
不同意。
不反对。
装聋作哑的处事态度,恰恰让有功者不能沾沾自喜,有过者也能获得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否则,朱大典等人也绝无法掌权。
“希望这次可以说动宋总兵出手吧!”一名长须男子叹了口气,拿出兵部发布的调兵折子,默默祈祷道。
“要我看,他必定会出手的!”其身旁一人,十分肯定道。
“为何?”立刻有人反问起来。
“不知几位发现没有,这三年来,每一次朝廷遇到有被覆灭的大危机时,这位宋总兵都会出手力挽狂澜,如今坊间啊,都有人说他是我们大明的定海神针了!”
“......”其他人闻言,顿时面露复杂之色。
如此传闻他们自然也听过,可是就如对方所说,其只有在朝廷碰到大危机时,才会直接出兵敢于。
而平时只是守在湖广,杭州一代据守不出,就是他们也无奈的很。
“那齐大人觉得,这一次他能出多少兵力?”
“不知!”前者干净利落的摇头,这种东西他可不敢打赌。
毕竟南京对他们来说,是必须要守住的,可对宋哲和太子等人,却无所谓的很。
就在此时,房门忽然被推开。
宋哲笑盈盈的走了进来。
若不是在场之人不少都见过他,也很难相信眼前之人,就是那位但要一己之力便撑住大明的定海神针了。
“宋总兵......”他们连忙起身相迎,等宋哲坐下后,才有人将兵部的调兵文书双手递过来,一脸紧张的看着他。
“宋总兵,此事十万火急,诺不能将这伙清兵击退,对方就会度过长剑,将触手伸到江南等地了,到时李自成自觉不敌,恐怕也有可能生出投降的心思来。”
“几位大人不必吓唬在下,即便清兵真的过江了,在下自问还是有自保之力的,至于其他的事,就不是我能关心的了!”宋哲微微一笑,一挥手直接道。
就在几人脸色大变,情急之下要在说些什么时,门外却有一小厮拖着一个盖着红布的木盘推门而入。
小斯来到宋哲面前,陪笑道;“公子,我家妈妈让小的过来,请公子赠姑娘一件礼物,或许姑娘见了心中欢喜,今夜就能个公子一见了。”
“....”刷的一下,众人脸色阴沉的都能狞出水来了。
他们在商量军国大事,而....真是岂有此理。
“这样么,太好了!”宋哲笑了笑,拿起桌子上兵部的调兵折子,直接扣着放在托盘上,一挥手;
“去吧,看看你家姑娘对这件东西是否满意啊!”
“这......”那小厮脸都绿了,听张妈妈说眼前这位,是个不差钱的公子哥,没想到居然也学那些读书人,拿什么破诗糊弄人。
他有心提心宋哲还是用银子好点。
可是,下一瞬旁边几人就发怒了,直接把他给撵了出来。
片刻后。
“姑娘,这是一对玉簪!”
“太俗!”
“哇,黄金二十两!”
“不要!”
“这是一对.....”
“就没有稀奇点的东西么?”如云姑娘端坐在梳妆台前,气呼呼的看着自己的贴身丫鬟,问道。
“嗯.....这是什么,小姐我不认得呀!”
“咦,这是......”如云只是随意瞥了一眼,目光就一下被紧紧的吸引住了,再难移开半分。
只见她面前的托盘里,居然放着一本册子,而册子制作精良,处处透着威严,让她即好奇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