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农门小当家 > 第四十二章 卖鱼

第四十二章 卖鱼

随后,王洵异又在河边水草附近选了个地方,开了冰窟窿,把准备好的鱼篓放下了河,这鱼篓是三层的,每层足有一尺半长,空间很大,里面放上了大骨头作为鱼饵,然后丢进河里,用绳子绑在河边的芦苇上,等着鱼上套,自己钻进鱼篓便可了。*x·i?a,o·s+h/u,o.n_i!u\.`c~o.m\

二斤大骨头,王洵异全部用上了,把木桶空了出来,清洗干净,用作装鱼的器皿,这才发现水桶有些小了,那条大草鱼放到桶里完全无法翻身,只能把半条鱼尾露在外面,看来还得再做个大些的木桶了。

第二网下去,没有收获,又隔了半刻钟下第三网,这次一下子收上来了三条鱼,一条两斤多重的鲤鱼,一条一斤左右的鲫鱼,还有一条尺许长的白条子。

白条子是本地人的叫法,王洵异也不知道这种鱼的学名,看着有些像鲢鱼,只是身体更细更长,浑身都是银白色的细小鳞片,据说这种鱼非常鲜美,是本地人最爱吃的一种鱼,这还是今天在镇上打听到的,自然,这种鱼也是最贵的了,夏天时一斤也要三十文呢。

王洵异把鲤鱼和鲫鱼丢进了水桶,拿起了那条白条子掂了掂,差不多有七八两重了,自然是高兴。

这可都是钱啊,怎么就没人来捡呢?这个问题王洵异也百思不得其解。`天\禧^小¢税¨网` ~醉\歆-彰~截?埂¢芯¨快·

看了看天色还早,王洵异指挥着王傻子又下了几网,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收获,只得了西条鲤鱼和两条鲫鱼,水桶己经差不多满了。

“最后一网,收完我们就去卖鱼”,王洵异和王傻子说道,更像是和自己说的。

网再次被撒下,这次王洵异的动作很慢,尽量让渔网在水流里散开,然后,等着网沉到了河底,让王傻子慢慢地往回收网,这样可以保证不被鱼跑掉。

这一网很沉,王傻子收得很费力,王洵异开始还以为网被水下的什么东西缠住了呢,可是,网还在渐渐收回,于是,王洵异明白了,这是上货了,是鱼开始在网里挣扎了,他赶紧去帮王傻子,两人一起用力,渔网终于被扯了出来。

“哗啦啦”的打水声,鱼儿在网兜里上下蹦跳着,眼见着是大大小小的各种鱼。

“我靠,这是撒中鱼窝了?”王洵异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一网兜的鱼,张大了嘴巴。

“嘿嘿”,王傻子一脸的傻笑。

确实是鱼群,而且还是白条子的鱼群,这一网兜的鱼里面大部分都是白条子,只有少量的鲫鱼。

两人奋力地把鱼抬出了水面,抬到了冰面上,开始摘鱼,这么多鱼木桶根本就不可能装得下,看着一冰面的鱼,王洵异倒是有些发愁了。~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

最后,也只好挑大个的捡出来丢进桶里,把剩下的白条子和之前捞上来的鲤鱼、鲫鱼、草鱼一股脑都放进了网兜里,就这么提溜着带走。

在一群大大小小的鱼里,王洵异还惊奇地发现了一只王八,这王八差不多有两斤,被王洵异捡起来时还睡眼惺忪的,显然之前是处于冬眠状态的,也不知道怎么被绞进了渔网里。

王洵异顺手把王八丢进了网兜里,两头用蒲草做了简单的绑扎,又让王傻子把水桶搬上了冰车,他自己则是去把鱼篓那边做了伪装,保证不靠近都无法发现这里,这才让王傻子挑起了网兜,自己则是滑着冰车向着桃花镇走去。

“卖鱼喽!鲜活的大鲤鱼,草鱼、鲫鱼、白条子都有啦”,到了镇上,王洵异放下鱼便开始了叫卖。

此时,己经是午后了,市场上买菜的人不多,镇子上的居民买菜一般都是赶早集的,不过,听到了王洵异的叫卖声,还是有三五个人围了过来。

“小孩,你这鱼是新鲜的么?”一个穿着不错的中年汉子问道,对方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管事之类的。

“新鲜的很,都还活着呢,您看”,王洵异说着拿起了一条桶里的鱼,可惜那条鱼很不给面子,居然装死,一动不动地,王洵异对着鱼脸就是一巴掌,那条鱼受了惊吓开始扑腾起来。

“看吧,都活着呢,而且,这一桶可都是七八两重的白条子啊,回去后无论是清蒸还是炖汤,都是极其鲜美的,大爷您买不买?”

“是不错,你这鱼怎么卖?”管家模样的汉子问道。

“大爷,您也看到了,我这也没个称,今日是第一天做生意,就按条卖,这桶里的白条子一条三十文,随便您挑”,白条子这种鱼长的慢,而且长到七八两重后基本就不长了,所以,桶里的鱼也都大差不差,按条卖也没啥好挑的。

“这可比夏日里贵了些”,汉子眼睛贼亮,嘴里却还在嫌弃。

“大爷,您也说了,那是夏天,这大冬天的搞点鱼,可太不容易了,而且,冬日里鱼也稀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嘛,三十文一条,己经非常良心了,您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回去吃得便是个新鲜,换一换口味,每天白菜豆腐萝卜的早吃腻歪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洵异嘴里不停,说的对面大爷都笑了,“小娃娃这张嘴可是真厉害,就看在你这张嘴上,我今日也得买几条回去,好,给我来八条吧。”

管家模样的汉子说着便掏出了钱,却不是铜子而是一角碎银子,“这块银角子差不多二钱,都是绞好的,小娃娃要不要去称一称?”

这还是王洵异第一次看到银子,眼睛立马被吸引了。

这个朝代货币是银本位,银铜互换比例并不固定,大致在一两银子换一千五百铜钱左右,银贵铜贱,所以富户和权贵一般都只收藏银子在家里,铜钱大多是穷人用的,很少能用到银子。

致使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便是朝廷赋税规定只收银子,不收铜钱,所以,农民在缴纳粮食时,需要把粮食先换成银子,再去缴税,而银子都在商人士绅的手里,农民只能把粮食卖给商人和士绅来换银子,这个过程中难免被士绅商人盘剥,压价收购。

一般在县城或府城也有兑换银子的钱庄,按朝廷的规定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钱的,但是,谁也不可能按这个规定来,几十年下来,铜钱对银子的兑换比例越来越低,越来越不值钱了,最后基本固定在了一比一千五的位置。

所以,能在市场上见到银子,也算是惊喜了,二钱银子,也就是差不多三百文钱,王洵异倒是不怕银角子不够分量,一是,这时代的人还都比较淳朴,二是,银角子是从银锭子上绞下来的,能做这个事的人一般都是经验极其丰富的账房先生,手稳得很,绞下来的银角子基本不会差分毫。

只是……。

“八条鱼二百西十文,您这银角子值三百文,我需要找您六十文,大爷,我可没有银子找您,只能给您铜钱,要不然您多要两条,凑个整,我们谁也不找谁,大家都不亏,您看可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