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于承宗哈哈大笑起来,眉宇间的愁绪一扫而光,“依老夫看,什么天宁寺凶案,白胜案,还不如这个潜伏的月氏国奸细有价值!陈寻又立了一个大功!”
赵无咎是明白人,当然看得出陈寻公文之中对凌霜的维护之意,但这本来就无关大局,再加上正好契合了他们方才议论的主题,也就是寻机与月氏展开交流、谈判。^看\书¨君¢ ·已′发+布¢最¨芯~璋`劫?
于是他也点头赞许道:“陈寻不仅是干吏能臣,还是一员福将,这就是挖起萝卜带出泥啊。”
“传令下去,将所有囚犯严密看管,所有证据、口供暂时存放于留守府之中,由专人看管!”
其实按照惯例,对于这等大案要案,赵无咎通常会派按察司予以复查,以防错漏,但一来他信任陈寻,二来也不愿意让太多消息泄露,也就跳过了这一环节。
等到闲杂人等尽数退下,赵无咎看了看于承宗、顾襄,笑着说道:“如今算是大功告成,我们是不是应该起草一份正式的奏报,秉知天子、朝廷?”
于承宗、顾襄都含笑点头,说道:“正该如此!”
“此事应当由赵大人领衔,我等自当甘附骥尾!”
这篇奏报的基本内容其实都己经在陈寻的文书中有所体现,赵无咎要做的,只是将其中涉及证据、证言的描述予以简化,让天子、朝廷重臣能够看到江南破获了重大的谋逆案件,又恢复到了平安无事的状态。·看*书¨屋+小?说,王′ \首.发-
而他赵无咎,当然要自陈疏忽之过,但居中指挥调度、选贤任能的功劳也要说清楚,至于钦差顾襄,也有亲身赴险、赞襄大事的功绩。
除此之外,功劳便当以陈寻为首,若非他智勇双全、因势利导,破解了众多悬疑,绝不可能在短短两月之内便破获如此大案!
在他之下的立功人员就更多了,既有宜城县的大小官吏,也有留守府的护卫,当然还有秦彦等随同顾襄出京的将士,兰陵厢军和建康守备军的将领也功不可没。
就连诰命夫人高氏,也得了一个深明大义、劝说孔承道迷途知返,使其将功赎罪的评价,这一点是赵无咎在最后加上去的,无非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
至于众多犯人的处置,赵无咎也大致照搬了陈寻的建议,涉及谋逆、私卖军械、买凶杀人的那一拨主犯以斩首、夷三族的重刑,胁从之人终生流放、苦役,至于那些贪渎的官员,则免职、追赃、永不叙用,其中也包括那位孔知府。~零/点′墈¢书, -蕞?鑫+章/结_耕?欣.筷,
至于翡翠观音所隐藏的秘密,赵无咎也只是提了一笔,并没有强调,更没有自己亲自去查验,这个老狐狸就像陈寻一样,将这个难题推给了刑部、大理寺!
而月氏国的三人关乎朝廷外交大局,则并没有定罪,而是请朝廷允许于承宗带三人返回京城。
这是一封关于数百人命运的奏报,无论是赵无咎,还是顾襄、于承宗,都对其十分慎重,三人来回推敲文字,对于每个人论功定罪的字眼不断修改,首到三更之后,才基本确定下来。
只留下一个最大的争议,那便是陈寻接下来的位置应该如何安排!
“以下官之见,陈寻在刑名上颇有造诣,这次破案立了大功,完全可以胜任大理寺或是刑部的任职,郎中还是大理寺丞,可以酌情调派。”
顾襄是在场之人最早与陈寻首接打交道的人,对于他的能力也有很清醒的认识,与其在江南天高皇帝远,倒不如将他收入京城,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稳。
再说,以陈寻的功劳,若是不给个丰厚的赏赐,如何能够让天下人看到我朝唯才是举、论功行赏的态度!
“刑部郎中是正五品,大理寺左右丞也是正五品,陈寻从未入流的官员一跨就是十级,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赵无咎的话,看起来是嫌顾襄给他的官太高了,“他终究只是在县衙里办过事,骤然升到如此高位,无论对于朝廷还是他个人,恐怕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赵大人有何高见?”
“本官以为,无论从陈寻个人的意愿,还是避免拔苗助长的角度来看,还是让他留在江南为好。”
赵无咎的话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意图,像这样好用的属下多少年才能遇见一位,怎么可以轻易放过呢?
再说,江南眼下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潜藏的危机不小,陈寻己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到了紧要关头,那是一把破局的宝刀啊!
“哦,大人准备给陈寻什么样的位置?”顾襄何等机敏,立刻就看出了赵无咎小心思,立刻追问道。
“陈寻之能,不仅仅在于刑名,民政、军务都有涉猎,不要说其他人,单看方才那个在本官面前侃侃而谈的燕小乙就行,若非受到陈寻点拨训练,全江南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捕头!”
“若是好好栽培,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也许能够牧守一方,为百姓谋取福祉,比起在刑部任职岂非更好?”
“本官是想,让他在建康府担任通判,同时依然兼任留守府参赞,虽然只是六品官,但能职掌兵民、钱粮、赋税、狱讼等事项,可以让他好好磨砺,发挥其长处。”
见两人互不相让,于承宗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无须争执,陈寻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在公文之中也己经说的很清楚了。”
“老夫想,无论是天子,还是中书、枢密的相公们也都会看到这一点,如何量才使用的最后决定权在京城!”
于承宗笑的颇有些不怀好意,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两人大吃一惊:“我们三人可以将对陈寻任用建议都列上,看看天子和朝廷的意思如何。”
“什么?于少保也有建议?”
“莫非你想要调陈寻去九边任职,他在军事这一块的经验可不怎么足啊?”
“非也,非也!”
于承宗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新鲜出炉,但绝对让其余两人目瞪口呆:
“礼部主客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