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还没收摊,今晚的聚会,只有面馆的张婶端着一大盘的红烧猪蹄膀来赴约。
而隔壁杏林医馆的陈大夫则带着药徒春生前来。
师徒两个在隔壁巷子的卤煮铺子买了猪舌头和酱鸭,鸡爪子,烧猪耳朵等卤味。
陈大夫还带来一条大鲈鱼,师徒两个平日里不开火,都在张婶的面馆里包月吃饭,哪里会烧鱼。
于是简瑶接过活蹦乱跳的鱼,又回去烧了一道松鼠鱼。
她端着松鼠鱼回到阳台上,陈大夫师徒已经把各家带来的佳肴摆满一大桌子。
此时苏姐姐的夫君刘大哥恰好也拎回来十斤桐城老酒。
左邻右舍齐聚在一桌,做东的刘大哥夫妇二人率先举起了酒碗。
“大家今晚不醉不归!祝大家端午安康!”
简瑶头一回喝桐城有名的老酒,入口甘甜柔和。她很喜欢这味道,一整晚都在贪杯。
“简家妹妹,你今年多大了?可说了婆家?”
张婶是出了名的喜欢保媒拉纤,见简氏岁数不大,又梳着未出阁女子的发饰,当即就眼前一亮。
“我今年十六了,还没说婆家。”
“我瞧你和陈大夫倒是郎才女貌般配的很,陈大夫今年刚满二十,也还没说亲事。”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要不你们处处看?说不定还真能凑成一对,到时候我们还能讨一杯媒人喜酒喝。”
裁缝铺子的苏姐姐牙尖嘴利的,当即就开始拱火,撺掇二人明天开始处处看。
简瑶身上藏着太多不堪,被人骗婚还生过孩子,压根不可能会有男子不介意她的过往,是以她对婚姻再无任何期待。
被邻居们催婚着实尴尬,于是她举起酒杯故意岔开话题。
“大家都端午快乐。”
众人对简氏烧的菜都赞不绝口,还纷纷打趣说幸亏她开的只是糕点铺子,否则张婶夫妇的面馆都得关张了。
张婶也觉得简氏做的菜简直让人叫绝,直打趣要与她合伙开饭馆赚大钱。
“太好吃了,你这龙须酥怎么做的?我每回做都黏在一块,熟粉放多了又干巴。”
“也许你抻龙须之时,用的力道不均匀。”
“好好好,那我回头试试,不过你做的这些糕点真是堪称一绝,你这糕点铺子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得到邻居们的肯定之后,简瑶对糕点铺的生意愈发信心十足,又不免贪杯了些。
苏姐姐正在温声哄孩子吃饭,她的孩子与晖儿年岁相仿。
小家伙圆溜溜亮晶晶的眼睛,满是纯真的笑容。
每逢佳节备思亲,她心下一沉,忍不住思念她的孩子。
她离开之前,甚至不忍心细看自己的孩子,就怕会舍不得离开。
那孩子的容貌与那人极为酷似,也不知如今容貌是否长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