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位青衫书生摇头晃脑地吟诵着。
“呃,柳兄,这可是写的临安,不过,咱们成都也不遑多让啊!”同伴笑着打断他。
“好,那便来一首写成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韩牧听着这熟悉的诗句,心中感慨万千。这是李白笔下的成都,而眼前这繁华盛景,确实配得上“九天开出一成都”的赞誉。
下了桥,街道更加热闹,两边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每家门前都挂着红灯笼,里面传出猜拳行令的喧闹声。
一家名为“锦江春”的酒楼格外醒目,二楼窗口几位歌妓正在弹唱,歌声婉转,引得路人纷纷抬头。
“韩大哥,蜀中美食也是一绝,你看,那家美食铺前有好多人等着排队呢!”唐怜儿指了指路边一家食肆,韩牧放眼看去,那摊位前果真是人流攒动。
食肆内热气腾腾,几张木桌坐满了食客。老板是个满脸麻子的妇人,正麻利地翻炒着锅中的菜肴,辛辣香气扑面而来。
“两位客官里面请!”小二热情招呼,“今日有新鲜的江团鱼,还有咱家拿手的'陈婆豆腐',包您满意!”
韩牧与唐怜儿落座,不多时,几道菜肴上桌。
那所谓的“陈婆豆腐”红油赤酱,上面撒着花椒粉,与现代的麻婆豆腐不太相似。韩牧尝了一口,麻辣鲜香顿时在口中炸开,烫得他直吸气,却又忍不住再吃一口。
“嗯,这味道……确实独特。”唐怜儿被辣得脸颊微红,却仍筷不停箸。
邻桌几个商人模样的男子正在高谈阔论:“你们听说了吗,朝廷已经任命新的山东路经略安抚使和招讨使,朝廷数万大军渡过淮河,咱们大宋收复中原疆土有望了。”
“可不是嘛,听说山东起义军的大将,乃是昔日岳王爷麾下大将杨再兴之后,那可是杨家将后人,大宋一定能早日收复中原,一雪靖康之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牧听到那些商人所言,心中微微寻思,他很知道,大宋如今朝廷有韩侂胄和辛弃疾,杨万里等名臣主导,灭掉大金恢复中原是迟早的事。
但更北边的蒙古帝国却是威胁更大,按照原有历史发展,再过几十年,蒙古铁骑将彻底踏破这太平盛世。
眼前这繁华的成都,将变成抵抗蒙古入侵的最前线,尤其是夔州路的钓鱼城之战,那场持续三十余年之久的惨烈守城战,将让这片土地付出惨重代价。
“韩大哥,你怎么了?”唐怜儿察觉到他的异样。
韩牧摇摇头:“没什么,只是想到,如此繁华景象,若是有一天毁于战火实为可惜。”
唐怜儿疑惑地看着他:“如今四川有韩大哥你坐镇,金兵自然难以逾越秦岭,成都自然是可以永远安稳无忧了。”
韩牧没有解释,只是将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街道,他目前的担忧之处在于偌大的四川地界,必须得有一个如同辛弃疾那般的文武全才担任宣抚使才行。
可如今的时间节点,一代名臣张浚,虞允文,范成大等已经作古,辛弃疾,杨万里已然年迈还需要坐镇朝廷中枢,名将孟拱和余介恐怕还没有出生,名臣和名将对于眼下的大宋而言真是太匮乏了。
韩牧寻思之余,目光看到一个卖唱的小姑娘正在沿街乞讨,她瘦小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那么单薄。繁华背后,总有阴影存在。
喜欢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