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得益于林雨霞,她找了龙门最大的一家建筑公司,并且...
开始建造之前已经直接提前付了全部的款项。
那家建筑公司哪打过这么离谱的仗,合同刚签完,甲方便立马把全款打了过来,这什么概念。
这样的事情在建筑行业完全可以用都市传说来形容。
有了开局全款资金的加持,那家建筑公司火力全开,其余项目全停,所有人都来忙这个项目,多个区域的建造同时进行,仅仅两个月,整体项目便已经完工的差不多了。
这样的建筑速度完全可以称的上龙门奇迹。
至于四个街区的民众们也每天都在翘首期盼。
等待工厂的完工,他们可以工作,而且根据小道消息。
这个工厂的招聘会有相当多的岗位,甚至可能有上万个,抛开年龄太大的与年龄太小的不谈,上万个岗位,一口气说不定能解决掉好几个街区的青壮年就业。
只要青壮年有了工作,那边便相应的可以待用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让贫民窟的经济流通便会运转起来,并以此多出更多的岗位,从而良性循环。
并且,在林雨霞的协助下,陆渊从外面也逐渐开始引进一些其余的果蔬之类的,在79街区开了一个小型的市场。
为了促进街区内的活性,陆渊也不图盈利,直接成本价拿,以稍微高出成本一丢丢的价格来卖。
市场刚一开业。
不少在加工厂上班,亦或者在其他地方上班的民众们纷纷汇聚于此,其中不少在贫民窟土生土长长大的,哪儿见过这么多的瓜果蔬菜,一个个捧着几个月赚来的没处花的上万龙门币,在果蔬市场上疯狂的采购。
仅仅半天,市场便缺货了。
陆渊大大的低估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同样,市场的开业又促进了一批工作岗位的诞生,同样还治安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样良性的经济循环,在贫民窟这么一片干涸的贸易土壤上如同饥渴许久的植物终于饮上甘露。
陆渊见市场可行,立马尝试投入服装场,娱乐场所等等地方。
很快。
贫民窟的民众们从陆渊这边赚来的薪资又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陆渊的手中,而这些回到陆渊手中的钱又将化作新的生机注入在贫民窟之中。
望着79街区愈发的繁荣。
周围的三个街区也逐渐蠢蠢欲动起来。
当然。
陆渊自然不可能太偏心。
一切的发展主张一个平衡发展。
陆渊干脆把贫民窟边缘这块地剩余的三百亩的空地也一起包了下来,全部种植小麦,加上,陆渊的‘催化’,这六百亩的小麦地可以保持一个两个月一熟的良好循环。
并且,陆渊也只准备‘催化’这六百亩地,剩余的土地顺其生长。
原料一多。
陆渊便在中间的78街区开办了全新的厂房,用于生产那种包装的那种面包。
而且,如今【民粮】品牌的产品已经彻底在龙门占据了一席之位,不管其品质,还是后续的宣发,都是顶中顶,根本不愁卖不掉。
又过去一个月,立秋了..
龙门的天气逐渐转凉,79街区那边的玩具工厂也已成彻底建成,占地十来亩,几乎把79街区原本没有什么人住的废墟街道完全爆破清空,在这个基础上建了一个巨大的工厂。
由于技术性水平不高,工厂的整体结构也偏简单一些,大多为流水线的岗位,少部分为需要一点点技术的岗位。
刚准备开工。
招聘工人的数量便来到了七千多人。
虽说没有传言中的一万人那么的多。
但招聘信息一出,立马吸引来了不少77、78、80街区的青壮年,由于还招收感染者,各个街区的感染者们也来了一大堆。
只不过。
如今非感染者与感染者之间的隔阂还在,陆渊便把感染者安排在其他单独的车间工作。
陆渊在让hr招聘的时候也相当的考究的。
由于早已经给四个街区内的所有人定个类似于龙门身份证的号牌,而且信息也已经录入在电脑系统里面,所以,陆渊这边可以轻松的查到,谁与谁是家庭关系。
所以,陆渊在招聘的时候,会尽可能的让岗位效率最大化。
类似于。
若一个家庭里所有成员均无工作,那么必定招聘其中一人。
从而想办法达成,每个家庭都有薪资来源。
至于这些天,林雨霞可没有闲着。
她已经与许多企业的老总有过交流,这些老总均在观察,若这家开在贫民窟的工厂能正常运营,那么他们也不介意在贫民窟开一家。
毕竟,开在贫民窟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坏处,贫民窟那边个人薪酬比主城区更低,开出的工资一低,那么老板赚的便更多。
所以,只要能正常运营,那么肯定会开在那儿。
林雨霞也与陆渊说过这一点。
后续贫民窟的发展效率,全看如今的这个工厂的开工情况,一旦正常开工,没有曾经的迹象,后续的建厂人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到时候,贫民窟的整体经济会像坐火箭那样,往上飙升。
陆渊也深刻的知晓这一点。
早已经让治安部门的人员全方面的戒备,以防万一。
与此同时,另一边。
龙门田地即将准备往外包的消息在龙门资本圈里面疯传。
龙门邀请天师们开垦农田已经并非什么秘密,很大部分的资本都在观望,只要等农田允许包下,他们便会立马出手。
在龙门种这些名贵的瓜果蔬菜还是相当赚钱的,虽说包田的费用也不低,但资本早已经在产品上市的时候,把包田的时候均分在所有的产品里面,让消费者买单。
而这些通过营销炒起来的有机天然水果蔬菜,一度在富人如云的上城区卖过天价。
比如一颗苹果几百龙门币,一个大哈密瓜上千龙门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