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你们能够信任的,唯一能够信任的,只有你们的队友!”</p>
因为,这里面已经涉及到两个敏感的字:造反。</p>
在这段时间里,张准每天都会扎几十条鱼,八个人每人两条,其余的,都拿回去给杨凯德分给邻居们,保证每个军户家庭都能够分到一条。在别人看来,每天抓几十条鱼,实在是难以想象,在张准看来,完全没有难度。</p>
造反,是要抄家灭族的,军户们都知道。但是,军户们也知道,现在辽东的鞑子,还有西面的乱民,都闹得非常的厉害。大明朝的军队,在两者的打击下,损失越来越惨重。哪怕是消息最闭塞的人,也都知道大明朝是不如以前了,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p>
“无论对方的防护多么的严密,三棱刺总有出手的机会!哪怕是在对方的甲胄缝隙之间刺进去,同样可以要对方的命!天底下还没有什么样的甲胄,可以将自己包裹得不留丝毫的漏洞!除非他是被封闭在棺材里!”</p>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已经错过了练武的时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弥补回来。现在,张准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只需要掌握一种技术,就已经足够,他们当然充满了自信。</p>
“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将三棱刺刺入敌人的身体,你就获得了胜利!”</p>
“如果你比对方矮,第一选择刺他的大腿内侧!刺他的下阴!刺他的小腹!”</p>
不知不觉间,五六天的时间就过去了。</p>
八人掌握的刺杀要领,已经有几分火候,尤其是三棱刺,基本上每个人都掌握得相当的熟练了,只是没有机会真正的展示而已。三棱刺造成的伤口,在这个年代,根本无法有效医治,一旦被刺中,极有可能鲜血流尽而死。张准轻易是不敢冒险的。这种大杀器,只能是用在敌人的身上。</p>
张准现在每天都忙着操练“新兵班”,教导各种刺杀技术,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红石滩度过的。日常吃饭,也没有什么话,最多是和杨映菡对望两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已。</p>
去,可能尸骨无存。</p>
无论去不去,都可能是死路一条。没有出路的军户们,只有来找杨凯德商量了。然而,杨凯德只是明确表态,不去打仗。但是,万一上头派人来抓人,杀头抄家什么的,到底怎么办,杨凯德就没有明确的表示了。</p>
人民军队最初的战斗力,至少有一小半是来自诉苦大会。积极参军的战士们,基本上都是穷苦人,受尽了官府和地主恶霸的欺凌。将心中的苦水吐出来,赢得大家的共鸣,不但可以增进了相互间的伙伴关系,还可以极大的提升了部队的士气。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愤怒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战斗力之一。</p>
无奈之下,军户们只能暂时的散去。</p>
“我们穷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联合起来,为自己争取权利!但是,那些剥夺了我们权利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会更加疯狂的反扑,更加血腥的镇压我们!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好,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我们大伙儿必须凝聚成一股绳,才能绞死对方!”</p>
不去,可能被砍脑袋。</p>
这一切,杨凯德并没有告诉张准,因此,张准并不知道。</p>
“你们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伙伴!”</p>
休息的时候,顺便做做思想工作,那是必须的。</p>
那些军户来找杨凯德,商量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万一朝廷强硬要他们去打仗,那该怎么办?杨凯德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那就是:坚决不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违抗军令,那也是要砍脑袋的。搞不好,同样要抄家灭族的。</p>
在练习的过程中,八人不同的悟性,逐渐开始拉开水平。</p>
“没有什么动作比刺更加的致命!”</p>
思想工作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诉苦。</p>
作为军户,被拉到前线去打仗,是随时都可能生的事情。平心而论,军户们不怕打仗,只要钱粮方面有足够的吸引力。为朝廷打仗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朝廷将拖欠的粮饷否下来,然后惩治王世新这样的军官,为大家主持公平正义。要不然,朝廷拖欠了这么久的粮饷,还指望他们去打仗,纯粹就是个笑话</p>
邹明加、尹风毅、杨子轩等人,则更加着重于技巧。没办法,他们的力量不足,只能着重于技巧。幸好,刺杀的技巧,掘的余地很大。掌握了高明的刺杀技巧,其实并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将锋利的三棱刺刺入对方的喉咙,需要多大的力气啊?十来岁的娃娃都能做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