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篡明 > 第670章

第670章

浮山所,不就是很好的根据地吗?</p>

小女孩杨凌雪欢快的叫起来。</p>

据说,这是杨家屯多年以来“最隆重”的葬礼了。</p>

张准微笑着说道:“伯伯不要这么说,要不是伯伯你收留我,我说不定……反正,以后咱们家只要想吃鱼,就来找我吧!”</p>

张准勉强提起精神,沉声说道:“我很好,我没事。”</p>

虎头就是杨致远的外号,是五人中比较彪悍的一个。那天的闹饷,他也参加了,左边肩膀挨了一棍,现在还有大块大块的淤青。他父亲也被打伤了,后背挨了一棒,现在还不能完全直起腰来。不过,他也不亏,将对方的一个家丁同样摁地上揍了一顿。</p>

这,就是杨家屯军户的真实写照。</p>

“你们每人准备一杆竹枪,六尺长,一寸宽,一头尖,一头钝,明天早上到红石滩等我。”</p>

凭什么别人可以大鱼大肉,自己却只能吃鱼?</p>

从葬礼回来以后,张准总是感觉自己的喉咙里面,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满腔的情感都无法宣泄出来。最终,他再次来到红石滩,站在岩石上,对着海浪放声长啸,最后还沿着红石滩跑了两圈,然后跳入冰冷的海水中畅游半个小时,这才稍微感觉好一点。</p>

杨家的人都端着碗,看着张准。</p>

凭什么拖欠着自己的钱粮不,还粗暴的动手殴打自己?</p>

同一阵线的兄弟,求之不得呢!</p>

选端上来的,是鱼头蘑菇汤。</p>

问题是,耗子又怎么会知道张准的真正想法呢?他觉得每天有鱼吃,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然而,对于张准来说,他会满足于每天吃鱼的日子吗?满足于只有死鱼陪葬的日子?</p>

最后,还是杨映菡放了一些早上采摘回来的蘑菇,还加了一点草药,混合着一起煮,尽管味道没有鱼头豆腐汤好,营养却是要胜出的。对于受伤的三人来说,也是不错的搭配。</p>

“吃饭啦!”</p>

由于钱粮被拖欠了太久,去年过年和元宵节,杨家屯都是一片的死气沉沉,根本没有任何的欢声笑语。最惨的还是昨天元宵节,早上去闹饷,下午就被打的伤痕累累的回来,还死了三个人,妇女们都哭成一片,真是惨不忍睹。</p>

他们四个,同样有参与那天的闹饷,家里同样有人受伤。从关系上来说,他们家里的长辈,和杨凯德是最熟悉的,是闹饷的主力。都是湖广迁徙过来的,又都是姓杨,在这异乡外地,关系想要不密切,都不太可能。</p>

任何事,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p>

张准奇怪的说道:“为什么不愿意呢?”</p>

他是个闷葫芦,平时极少说话,要他称赞别人,简直比登天还难。今天算是破天荒了。他的确也是饿坏了。天天吃野菜,吃草根,没有肉吃,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还要每天准备几百斤的柴火。从崂山到杨家屯,距离可不近,挑着一百多斤的柴火,每天来回两趟,其实累的够呛。听说有鱼吃,自然是忍不住食欲大动了。</p>

军户们抓到大鱼,最重要的,就是熬鱼头汤。对于长期缺乏营养的军户们来说,鱼头汤是很补的。当然,要是能弄点豆腐来就好了。遗憾的是,杨家并没有黄豆,也没有钱买黄豆,豆腐是不用想了。</p>

黄氏的眼角,情不自禁的有些湿润。</p>

两个大鱼头,弄出的汤还是蛮多的,每个人至少有两海碗,因此大家都可以敞开肚子喝。可能很久没有喝到这么浓的鱼头汤了,除了张准之外,其他每个人都喝得津津有味。耗子最为夸张,连续灌了两碗,还不满足,又来了第三碗。看他的样子,是准备将自己撑死了。</p>

杨致远等五人满怀憧憬的去了。</p>

杨锐锋打柴回来,听说张准扎到了这么多的鱼,也非常高兴,难得的赞扬了张准一句:“玉麟,好样的,咱爹没看错人!”</p>

“好香!”</p>

张准也准备这么做!</p>

张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我真的没事,真的。”</p>

耗子等五人走远,才压低声音说道:“玉麟哥,你真的愿意将这门手艺传给他们?”</p>

现场一片的哭声,悲恸不已。</p>

为了实现改变历史进程的目标,直接造反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要造反,就要有人,就要有班底,还要有根据地。这是张准看了不少的历史书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人,没有根据地,最多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流寇,绝对不能成大事。</p>

杨映菡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才转身去了。</p>

先贤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