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篡明 > 第105章

第105章

耗子笑眯眯的说道:“好嘞!”</p>

张准忽然反应过来,侧头看着耗子,好奇的问道:“小丫最后那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没有鱼也没有关系?”</p>

张准没好气的说道:“别胡说八道!过来,帮我磨一磨枪尖,将上面的锈迹都磨干净了。枪杆也要好好的洗刷一番,将上面的灰尘都弄干净。”</p>

总不能活活的饿死吧?</p>

杨锐锋木讷的回答:“三斤吧。”</p>

耗子顿时脸红了,神态更加的不自然,支支吾吾的说道:“也不是没有……这不是被别人都抓光了吗?”</p>

话不投机,张准就来找耗子了。</p>

杨映菡这才进屋去了。</p>

以前五文钱可以买一斤的粮食,现在是肯定买不到了,最起码要八文,甚至是九文十文。每个月煮盐的收入,只能买不到五十斤的粮食。全家七口人,加上张准就是八口,怎么可能够吃?每顿都要吃野菜是必然的,米饭只是装饰。</p>

杨映菡正在厨房忙碌,看到他东张西望的,诧异的问道:“玉麟,你找什么呢?”</p>

以前在海军陆战队的时候,战士们从来不缺海鲜,除了经常到岩石里面去摸螃蟹龙虾之外,扎鱼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来自北方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冬天在封冻的江面上凿开一个洞,用诱饵将鱼引诱过来,然后举起标枪,一枪扎下,只要动作够快够准够狠,一条鱼就被扎死提上来了。</p>

杨映菡也不太明白。</p>

换言之,他绝对不会再“冷静”,再忍让!</p>

煮盐需要耗费大量的柴火,杨家往往是全家出动,一起砍柴,才能勉强够三口大锅消耗的。然而,他们煮出来的盐,每斤的收购价只有四文钱甚至是三文钱。每个月辛辛苦苦,起早摸黑,也不过煮一百来斤盐,收入不过是三四百文钱,这可是全家七口人的收入了。</p>

以前,浮山所军户们的钱粮,在拖欠三四个月以后,还有放的可能,大家咬紧牙关熬一熬,勒紧裤带拖一拖也就过去了。然而,随着辽东战事的不断紧张,还有陕西民乱的越来越激烈,这个钱粮,是拖得越来越久了。去年三月份的钱粮,到现在都还没有放呢!</p>

张准说道:“就是……扎鱼用的!”</p>

“玉麟,不要做傻事,不要逞匹夫之勇!王世新的爪牙很多,杨昆和黑豹,都是一等一的恶霸,身边的打手又多,你一个人是绝对打不过他们这么多人的。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是对不起死去的老四兄弟啊!我可是答应他,要好好的照顾你的啊!”杨凯德不知道看出了些什么,反复叮嘱张准。</p>

张准说道:“标枪。”</p>

海水的含盐量大约是3%左右,每个铁锅要煮出一斤的盐,就要注入三十来斤的海水,这已经是很大的锅了。要将这么一大锅海水都蒸掉,确实不容易啊!杨家有三口锅,每天煮三斤盐,这已经是极限了。然而,三斤盐的收入,却不过是仅仅十文钱而已,只能买一斤多一点的粮食。</p>

磨一磨枪尖,不是因为扎鱼的需要,而是因为枪尖上都是锈,要是刺入鱼体内,留下锈迹斑斑,这鱼还要不要吃了?</p>

屋外没有现,进屋。</p>

耗子正在和大哥杨锐锋准备煮盐的柴火。</p>

“这……”</p>

但是,如果杨凯德更加细心一点,肯定会觉察到,张准的回答,实在是太快太响亮了一点。是的,张准的回答,完全是敷衍性的。在前世,老父亲同样有过这样的劝阻,最终的结果……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了这样的教训,张准当然不会重蹈覆辙!</p>

耗子奇怪的问道:“二楞,干啥呢?你提着长矛做什么?出征打仗哪!”</p>

张准无言的点点头。</p>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浮山所三面环水,自然要打大海的主意。浮山所周围的海产还是很丰富的,这年头,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过度捕捞,鱼儿都使劲儿的长。坐船出海的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群群密密麻麻的大黄鱼优哉游哉的游来游去,根本不怕人的。</p>

张准轻微的愣了愣,下意识的问道:“你……以前从来没有抓过鱼回来?”</p>

耗子大事干不来,这点小事做的还算妥帖,他仔细的将枪尖上的锈迹都全部磨掉,又洗干净枪杆上面的灰尘,这才将长矛交给张准。</p>

接过长矛,就忙碌起来了。</p>

先制人,后制于人,他要先出手!</p>

煮盐,是没有田种的军户们选择最多的谋生出路。浮山所三面环海,杨家屯距离海边最近,海水里有的是盐。崂山的花草树木也是免费的,使劲儿的拉回来,晒干了就是柴火。在海边支起几口大锅,装上海水,点燃柴火,将水分熬干,就可以得到盐巴了。</p>

张准懒得理他,随口问道:“有标枪没?”</p>

这么粗的长矛刺下去,鲸鱼都要被刺死了。</p>

耗子的脸色顿时不自然起来,言不由衷的说道:“她是看我没本事捕鱼,才这么说的。我今天一定要弄一条石斑回来,让小丫见识见识我的厉害。”</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